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其六)

研席尝栖一柏堂,至今鱼鼓诉凄凉。

溪山不掩中和气,发见随时草木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我曾在研席上栖息在一棵柏树环绕的堂屋,
直到现在,那里的鱼鼓还在诉说着往日的凄凉。

注释

研席:书桌或书房。
柏堂:柏树环绕的厅堂,可能指书房。
鱼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祭祀或表演。
凄凉:悲凉、冷清。
溪山:山川溪流。
中和气:中庸平和的气息,指自然的和谐。
发见:显现。
草木香:草木散发出的香气,象征生机与清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柏所作,名为《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其六)》。从诗中可以看出,王柏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情境下创作的。他提到了“研席尝栖一柏堂”,这里的“研席”指的是书房或读书的地方,“尝栖”则是偶尔居住之意,"一柏堂"可能是书房的名字,暗示了一种宁静和古朴。"至今鱼鼓诉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怀念,而“鱼鼓”在这里象征着时间流逝的声音。

接下来的两句"溪山不掩中和气,发见随时草木香"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溪山"指的是山间的小溪,它们并没有遮盖“中和之气”,这里的“中和”意味着一种平衡与谐调,而这种气息在大自然中是普遍存在的。“发见随时草木香”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份宁静中的生机,草木随风而散发出清新之香。

整首诗体现了王柏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平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记忆的珍视和怀念。他的文字优美,意境悠长,是宋代文人的典型风格。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其二)

神皋王气点腥膻,爵命今年下日边。

俎豆孔堂新剑佩,风烟晋国旧山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其九)

束发家庭识所宗,平生心在瓣香中。

白头始下券台拜,的的精诚自感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其一)

忆昔龙门续断弦,荥阳一脉浚家传。

谁知丽泽收声蚤,梦奠于今八十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其五)

炯炯长空一片心,东南鼎立统斯文。

卷藏万古春归去,只有馀光在此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