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周鼎的《杂兴》描绘了一幅梦境与现实交错的生动画面。首句“梦里题诗喜欲狂”,写诗人于梦中创作诗歌,情绪激昂,仿佛忘我之境。然而,“觉时寻索已浑忘”,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连梦境中的诗句都记不清了,流露出一种失落感。
接下来两句“藏蕉野鹿春无迹,剪雨银灯夜未央”通过比喻,暗示梦境的虚幻和现实的寂静。"藏蕉野鹿"象征着梦境中的隐秘和不可捉摸,而“剪雨银灯”则描绘夜晚未尽的景象,暗含诗人对梦境的留恋。
“不信红尘深没马,可堪黄妳乱堆床”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认为红尘深重,难以驾驭,而生活琐碎如黄妳堆积,令人不堪其扰。这里“黄妳”可能是指尘土或杂物。
最后两句“醒醒醉醉休相笑,傀儡从教看末场”以诙谐的口吻收束,诗人自我解嘲,说醒时醉时都如同傀儡般身不由己,只能任由生活这出戏的末场上演,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梦境为引,寓言人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