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福公道人

帝力护禅林,沧洲侧布金。

楼依水月观,门接海潮音。

开士但软语,游人多苦吟。

曾同方丈宿,灯火夜沉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皇帝的力量庇护着禅林,海滨地带洒满金币般的光芒。
楼阁傍依着水中的月色和观景台,门口能听到海浪的潮声。
修行者轻声细语,游客却大多在苦苦思索诗篇。
我曾在这里与僧人共宿,夜晚只有昏暗的灯火摇曳。

注释

帝力:皇帝的力量或权势。
禅林:佛教寺庙,僧侣修行的地方。
沧洲:古代对海滨地区的称呼。
水月观:观赏水边月色的景观。
海潮音: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
开士:出家修行的人,指僧侣。
苦吟:费力地作诗或吟咏。
方丈:寺庙住持或长老。
灯火夜沉沉:形容夜晚灯火昏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禅林风光与修行者的宁静生活图景。开篇“帝力护禅林,沧洲侧布金”两句,通过“帝力”的强调,表明了禅林得到了上天的护佑,这里的“沧洲”指的是长满了青草的岛屿,而“布金”则可能是对日光照耀下的自然景观的一种比喻,给人以温暖与珍贵之感。

接着,“楼依水月观,门接海潮音”两句,以楼为观,俯瞰水面上的明月,同时门前可以聆听到海浪的潮声,这些都是修行者沉思冥想时所处的环境。这里的“水月”象征着心灵的清澈,而“海潮音”则可能暗示了外界的喧嚣与无常。

在下片,“开士但软语,游人多苦吟”两句中,“开士”应指的是能够开悟佛法之理的僧侣,他们的话语平和而有道理;而“游人”则是那些来往于此地的人们,他们或许在品味诗意时,不免发出叹息,或是对生活有所感慨。

最后,“曾同方丈宿,灯火夜沉沉”两句,则透露了诗人与方丈(即佛教寺院的长者)共同度过一个安静夜晚的情景。这里的“灯火夜沉沉”营造了一种深夜静谧、光影交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那份宁静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禅林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修养的追求,以及对那种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寄虞氏兄弟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

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乘虚。

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

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

父兄为学众人知,小弟文章亦自奇。

家势到今宜有后,士才如此岂无时。

久闻阳羡溪山好,颇与渊明性分宜。

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蔡氏女子二首(其二)

我营兮北渚,有怀兮归女。

石梁兮以苫盖,绿阴阴兮承宇。

仰有桂兮俯有兰,嗟汝归兮路岂难。

望超然之白云,临清流而长叹。

形式: 古风

寄蔡氏女子二首(其一)

建业东郭,望城西堠。千嶂承宇,百泉绕霤。

青遥遥兮纚属,绿宛宛兮横逗。

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

兰馥兮众植,竹娟兮常茂。

柳蔫绵兮含姿,松偃蹇兮献秀。

鸟跂兮下上,鱼跳兮左右。

顾我兮适我,有斑兮伏兽。

感时物兮念汝,迟汝归兮携幼。

形式: 古风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