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陴纪事

万物当刍狗,海波传警息。

己亥夏六月,蹂躏江南北。

官民不知兵,相继自顿踣。

延及宛与池,闻风堕疆域。

新安失唇齿,讹言相煽惑。

强者思走险,弱者竞逃匿。

我为新安吏,蒿目徒恻恻。

七月方上旬,防兵反攻逼。

骁骑薄西城,飞矢流如织。

空拳宿城头,有气难吞贼。

海谍七人来,诡辞夸战克。

廿三抵郡内,狼狈为鬼蜮。

歼之演武场,观者无人色。

相挈避挑衅,半城生荒棘。

叛兵拔营行,所至掠新特。

更闻祁门令,邑陷奔屴崱。

万山尽伏莽,民心多反侧。

纷纷羽书驰,军情何其亟。

议战苦无兵,议守忧无食。

书生何所能,惟有死报国。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林云铭的《登陴纪事》描绘了战乱时期江南地区的动荡与悲惨景象。诗中以"万物当刍狗"开篇,形象地表达了对生命的轻视和战争的残酷。"己亥夏六月,蹂躏江南北"直接点出战事的发生,官民在不知情中遭受冲击,"相继自顿踣"写出了百姓的恐慌和无助。

"新安失唇齿,讹言相煽惑"揭示了谣言四起,加剧了社会的混乱。"强者思走险,弱者竞逃匿"展现了人们在战乱中的生存本能。作为新安吏的诗人深感忧虑,"蒿目徒恻恻"表达了他的无奈和痛心。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防守的艰难,"七月方上旬,防兵反攻逼",敌人的攻势猛烈,"骁骑薄西城,飞矢流如织",显示出战斗的激烈。"海谍七人来,诡辞夸战克"揭露了敌人的欺诈,而"观者无人色"则渲染了战事的恐怖气氛。

"歼之演武场"至"半城生荒棘"部分,描写了战败者的下场和城市被破坏的凄凉景象。"叛兵拔营行,所至掠新特"进一步揭示了敌人的暴行,"祁门令,邑陷奔屴崱"则反映了地方官员的逃离。

最后,诗人感慨"议战苦无兵,议守忧无食",表达了对军事资源匮乏和粮食短缺的担忧,"书生何所能,惟有死报国"则表达了自己身为文人,虽无力扭转战局,但仍决心以死明志,保家卫国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战乱中的社会动荡、人心惶惶以及个人的无奈与忠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5)

林云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发词

星星白发,劝尔一杯酒。谁不知,壮盛后当衰朽。

何劳一茎两茎,插标鬓右。蜉蝣何夭,冥灵何寿。

臭腐神奇,迭为居首。相传交股国,东有不死民。

吾将解吾舣,卜吾里,傲杀人间碌碌,等闲糠秕。

任尔白如菅茅,黑如秬秠。

我只不对镜、不临水,本为愁中生,何事苦添愁。

夜游秉烛无须问,莫使樽空惜杖头。

形式: 古风

客杭书怀

老去偏为客,病多不耐愁。

疏钟千里梦,淡月半床秋。

羽檄惊旁午,家书绝致邮。

宵深眠未稳,肠断碧云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静寄

寂寂荒陬好结茅,烟霞不负旧时交。

参将水月无生话,筮得天山最上爻。

客少空悬孺子榻,书多但拥放翁巢。

草玄有志终须就,却懒逢人说《解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重游新安

频日缘溪箬茧船,到来犹见旧山川。

烽烟甫靖多空巷,戎马成群杂市廛。

鬓雪自怜前貌改,晨星难得故人全。

扶藜父老争相问,忆唱骊歌十二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