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仙吟二首(其一)

丹陵五牙客,昨日罗浮归。

赤斧寻不得,烟霞空满衣。

试于华阳问,果遇三茅知。

采药向十洲,同行牧羊儿。

十洲隔八海,浩渺不可期。

空留双白鹤,巢在长松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神仙的精神状态。开篇“丹陵五牙客”、“昨日罗浮归”,即设定了一个仙界的场景,五牙山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而罗浮则是道教著名的仙境之一,这里已透露出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赤斧寻不得,烟霞空满衣”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界寻找仙药或仙器的行为,但却一无所获,只是在云雾之中沐浴得清新。这里的“赤斧”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器,而“烟霞空满衣”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似乎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

“试于华阳问,果遇三茅知”,诗人在华阳试探求问仙法或仙药之事,而遇到了名叫三茅的仙人。这部分表明了诗人的求学之心和对仙道知识的渴望。

“采药向十洲,同行牧羊儿”则显示出诗人与一位牧羊童子一同前往传说中的仙岛——十洲去采集仙药。这里的牧羊童子可能是一位已得道的隐者,或是诗人内心世界中的一种象征。

“十洲隔八海,浩渺不可期”则通过对空间距离的描写,强化了仙境与尘世之间的遥远和不易触及。这里的“八海”可能代表着广阔无垠的障碍,而“浩渺不可期”则表达了一种对于仙境到达无望的感慨。

最后,“空留双白鹤,巢在长松枝”,诗中提到了两只白鹤,它们栖息在高大的松树上。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对于仙境的永恒向往,即使无法亲身到达,那份超然物外的心灵状态也将长存。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仙境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清净与超脱,以及对永恒不朽的向往。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怀仙吟二首(其二)

云溪古流水,春晚桃花香。

忆与我师别,片帆归沧浪。

沧浪在何许,相思泪如雨。

黄鹤不复来,云深离别处。

石渠泉泠泠,三见菖蒲生。

日夜劳梦魂,随波注东溟。

空怀别时惠,长读消魔经。

形式: 古风

步虚引

小隐山人十洲客,莓苔为衣双耳白。

青编为我忽降书,暮雨虹蜺一千尺。

赤城门闭六丁直,晓日已烧东海色。

朝天半夜闻玉鸡,星斗离离碍龙翼。

形式: 古风

鸡鸣曲

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

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

平旦慵将百雏语,蓬松锦绣当阳处。

愧君饮食长相呼,为君昼鸣下高树。

形式: 古风

和西江李助副使早登开元寺阁

虚豁登宝阁,三休极层构。

独立天地间,烟云满襟袖。

鳌荒初落日,剑野呈绮绣。

秋槛祝融微,阴轩九江凑。

拂檐皇姑舍,错落白榆秀。

倚砌天竺祠,蛟龙蟠古甃。

翛然观六合,一指齐宇宙。

书剑忽若空,青云日方昼。

南朝空苍莽,楚泽稀耕耨。

万事溺颓波,一航安可涭。

徒云寄麟泣,六五终难就。

资斧念馀生,湖光隐圭窦。

早闻群黄鹤,飘举此江岫。陵谷空霭然,人樵已雏?。

燕宫豸冠客,凭览发清奏。

珠玉难嗣音,摐辕愧孤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