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用曾伯容韵赠不愚兄”为题,由宋代诗人饶节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隐逸高远的生活图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首句“丛林随处便安身”,开篇即点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自在,仿佛在任何一片丛林中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次句“龙象何曾辈六群”,以“龙象”喻指高大、尊贵之物,与“六群”相对比,强调了个体的独特与超凡脱俗。
“盛德若愚常宴默,佳言如屑间缤纷”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他将高尚的品德比作看似平凡的智慧,常在沉默中体现;而精辟的话语则如同细碎的花瓣,在纷繁的世界中点缀着智慧的光芒。
“蒲团石上坐明月,茗碗松间打乱云”描绘了诗人静坐于石上,与明月为伴,茶香弥漫在松林间的场景。这一画面既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也暗示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最后,“无限青山元属我,而今不免为中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青山虽美,但终归是宇宙的一部分,体现了人与自然、个体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世界,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