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一夔清明感怀

公诗常切故园悲,不耐红尘帽底吹。

上巳风光依例好,中年情况自家知。

胜游准拟随轻策,贫具惟应有伏雌。

明日城东濯缨去,平泉石上送青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弼对友人陈一夔清明时节感怀之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

首句“公诗常切故园悲”,开篇即点出诗人常常在诗中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流露出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愁。接着“不耐红尘帽底吹”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逃避,似乎在说即使戴上世俗的面具,也无法抵挡内心的悲凉与疲惫。

“上巳风光依例好,中年情况自家知”两句,通过对比上巳节美好的自然风光与诗人中年时的个人感受,暗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岁月沧桑和个人心境的变化。上巳节的春光虽美,但诗人内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

“胜游准拟随轻策,贫具惟应有伏雌”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他计划着在未来的某次出游中,能够暂时摆脱贫困和世俗的束缚,享受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然而,“贫具惟应有伏雌”一句,又透露出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自嘲,暗示了他可能只能依靠最简单的生活方式来维持生计。

最后,“明日城东濯缨去,平泉石上送青时”两句,描绘了诗人计划在清明节前往城东的平泉,洗去心灵的尘埃,寻找一片宁静之地,寄托自己的情感。这里的“平泉石上送青时”,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寄寓了诗人渴望在大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故乡的深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89)

王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立秋夕同陈一夔宴坐限韵

执热昏昏待得秋,真如枯涸愿清流。

眼明今夜能看客,肺好明朝共出游。

遂有微凉生几上,忽惊虚籁落檐头。

草堂早晚堪乘兴,升斗烦公为力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桐庵居士

何处高栖王聘君,一庵秋色净嚣氛。

青桐手种成嘉树,白首年来卧翠云。

巢有凤凰堪作侣,材非梓漆谩同群。

石床听鼓南薰曲,试斲霜皮制裂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游灵岩道中追赋

奇观共说灵岩寺,健步今登白石梯。

诗刻剩收唐以后,禅关初启晋之西。

屋连风雨成鱼鬣,地拓烟霞接虎蹄。

神秀千年完不改,异泉佳竹满陵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方石先生秋夜感怀

潦倒乾坤此布袍,白头那减旧风骚。

孤灯寂寞閒听雨,千古英雄笑委蒿。

病后壮心秋草折,夜深归梦海天高。

相看独幸青樽在,无限幽情共一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