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烟雾濛濛远岫埋,沙边特为小徘徊。
行人又向去处去,客子未知来不来。
诗似芙蓉临水出,人如杨柳待风开。
何时见此消愁眼,更责后期倾玉杯。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带有几分期待与忧虑的情景。开篇“烟雾濛濛远岫埋,沙边特为小徘徊”两句,营造出一幅山岭被薄雾笼罩,诗人独自在河岸边漫步的画面,显得既宁静又有些孤寂。
“行人又向去处去,客子未知来不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来客的期待和等待,但那位客人是否会到来还是个未知数,这种悬念也增加了一份情感上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诗似芙蓉临水出,人如杨柳待风开”两句,将自己比喻为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将期待中的客人比作随风摇曳的杨柳。这里既表达了诗人的高洁自持,也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何时见此消愁眼,更责后期倾玉杯”两句,则是诗人对于那种期待与等待的情感宣泄——他渴望能够尽快结束这种忧虑的心情,并且责备自己对那位客人的承诺过于迟缓,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豪放的饮酒解愁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更通过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情感交织。
不详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江干燕客酒如淮,归路飞辀破绿苔。
灯影入帘窥酩酊,雨声宜梦引咍台。
岂无文送穷行别,似有人呼隐去来。
一念不生无可道,此怀今欲向谁开。
颇厌低头看文字,似曾有约到南山。
稍回妍暖日自喜,扫尽积阴天解颜。
便合与君联骑出,更谁如我两人闲。
相逢莫作伤时状,且趁春光竞往还。
衙鼓声中百事休,独攀危磴看江流。
君脩吏课中中考,我且山行上上头。
下视三千佛世界,高寻十二仙人楼。
闻思大士谁呼应,愿赐飞霖洗旱眸。
新阳为我解忧端,梅破南枝雪造寒。
绣刺五纹添日刻,饼炊十字荐春盘。
遣排百念有时尽,邂逅一尊无限欢。
更待小晴拿小艇,兰浆重酹子陵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