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水山水

谷口寒潮上,厓阴宿雾开。

石桥通窈窕,金栈寄崔嵬。

树暗茅堂闭,波明桂楫回。

山中花落尽,为报豫章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谷间清冷的景象与幽静的自然风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谷口的寒潮、崖边的宿雾、石桥的蜿蜒、金栈的高耸、树木的茂密、波光的明亮以及山中花落的情景一一展现,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

首句“谷口寒潮上”,描绘了山谷入口处寒潮涌动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凉意的感觉。接着,“厓阴宿雾开”一句,通过雾气的消散,展现了山崖在阳光下逐渐显露的景象,暗示着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

“石桥通窈窕,金栈寄崔嵬”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谷中的交通设施与地形特点。石桥横跨于山谷之间,连接着两旁的山峦;金栈则依附于峭壁之上,蜿蜒曲折,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巧妙结合与挑战。

“树暗茅堂闭,波明桂楫回”则转向对山谷内景的描写。树木茂密,遮蔽了茅屋,仿佛与外界隔绝;而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桂舟的倒影,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

最后,“山中花落尽,为报豫章台”两句,以花落作为自然更替的象征,表达了对远方或特定地点的思念之情。山中花朵虽已凋零,但诗人的心中却依然怀揣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如同向豫章台传达着这份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山水诗的特点,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177)

刘永之(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 字:仲修
  • 号:山阴道士
  • 籍贯:临江清江

相关古诗词

和席焕章韵

西窗山茶初作华,屋角枯杨啼早鸦。

景物苍茫岁年暮,自笑经年犹别家。

玉梁之山峡江上,金洞琼峰郁相向。

却忆幽人住涧阴,寄我山中采薇唱。

昔者登临访紫烟,石幢题字不知年。

松杉老大堪围带,桥水新生胜榜船。

仙人瘗剑青山麓,扪萝下窥翳修竹。

服食争求五色芝,咽泉谁试千秋菊。

于今局促少清閒,梦著只在仙厓间。

世事撩人心懆懆,诵君新诗为解颜。

相亲未厌相疏久,鸟鸣嘤嘤思我友。

旷怀宁讶山阳鍜,任达长耽步兵酒。

独愁无力济时纷,壮志销沈老一村。

自昔艰难仗豪杰,令人长忆李长原。

形式: 古风

山居图

世传隐处祗空闻,草断行踪路不分。

鬼谷树深衣湿翠,凤林芝暖石生云。

寒泉叠响清琴调,白雪飞花逐剑文。

已约八公携手去,青岑从此谢嚣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北涧春日二首(其一)

青松绕舍间幽篁,白板扉高薜荔墙。

窗晓禽声答人语,山春兰气杂梅香。

家留渝曲幽居僻,草满临城旧业荒。

坐忆交亲半沦没,不因鸣笛自沾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重过何氏北涧

北堂宴罢倚微醺,竹几灯花坐夜分。

再酌兰樽浮绿醑,重拈綵笔写清文。

山寒岚气朝成雨,地湿松阴暮起云。

休讶野人留恋久,十年江海厌离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