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东湖寺

铁柱东湖岸,寺高人亦闲。

往年曾每日,来此看西山。

竹径青苔合,茶轩白鸟还。

而今在天末,欲去已衰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铁铸的柱子立在东湖岸边,寺庙高耸人也显得清闲。
往年我曾每天前来,到此地观赏西山的风光。
竹林间的小路被青苔覆盖,茶室周围白鸟归还。
而今我身处天涯海角,想要再去却已年老容颜衰减。

注释

铁柱:指坚固的柱子,可能为实际景物或比喻。
东湖:湖名,此处泛指东方的湖畔。
寺:寺庙。
人亦闲:人们生活悠闲,也指心境宁静。
往年:过去的岁月。
曾每日:曾经每天都会。
来此:来到这里。
西山:相对于东湖而言,位于西侧的山。
竹径:竹林间的小路。
青苔合:青苔长满,覆盖了小路,形容环境清幽且少有人迹。
茶轩:供人品茶休憩的亭阁。
白鸟还:白色的鸟儿归巢,象征着宁静和谐。
而今:如今,现在。
天末:天边,极远的地方,比喻远离故地。
欲去:想要去,打算前往。
已衰颜:容貌已经衰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田园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现实中的无力感。开头两句“铁柱东湖岸,寺高人亦闲。”勾勒出东湖岸边一处幽深的寺庙,其高大与周遭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而寺中的人却显得悠闲自在,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往年曾每日,来此看西山。”诗人回忆起过去常常独自一人来到这里,仰望那西边的山峦,这里蕴含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竹径青苔合,茶轩白鸟还。”这两句描绘了寺庙中的环境:细长的竹径被青苔覆盖,而茶轩旁则有白鸟飞来飞去,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示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

最后两句“而今在天末,欲去已衰颜。”表达了诗人当前的感受。在生命走到尽头之时,他想要离开这个世界,但却因为年迈体衰无法如愿,这里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无常和个人力量有限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东湖寺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既美好又寂寞的意境。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怀匡阜

荆州连岁滞游方,拄杖尘封六尺光。

洗面有香思石溜,冥心无挠忆山床。

闲机但愧时机速,静论须惭世论长。

昨夜分明梦归去,薜萝幽径绕禅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怀华顶道人

华顶星边出,真宜上士家。

无人触床榻,满屋贮烟霞。

坐卧临天井,晴明见海涯。

禅馀石桥去,屐齿印松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怀体休上人

仲宣楼上望重湖,君到潇湘得健无。

病遇何人分药饵,诗逢谁子论功夫。

杉萝寺里寻秋早,橘柚洲边度日晡。

许送自身归华岳,待来朝暮拂瓶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怀轩辕先生

不得先生信,空怀汗漫秋。

月华离鹤背,日影上鳌头。

欲学孤云去,其如重骨留。

槎程在何处,人世屡荒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