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贬玉溪,对不山作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形式: 词牌: 迷神引

翻译

青山渐渐被暮霭笼罩红日慢慢向西坠落,浩浩长江奔腾不息汹涌地向东流去。天空中缕缕残霞就像有花纹的罗绮渐渐散开,回首望去浩淼的烟波掩映着漫漫路途。令人忧愁的是离京城越来越远逐渐模糊,愁云惨雾暮霭沉沉中京都究竟藏在何处。几处闪烁不定的微弱的渔火,使人迷离恍惚不知船坞远近。一叶船帆渐渐低垂下来,停泊在前面的江浦。
默默地回想自己的一生,独自悔恨常常为追求功名所误。自己就像阮籍那样已到穷途末路,而归隐田园的情趣却常常受阻。遥望普照千里楚地的皎皎素月,此刻竟是这样令人伤感凄楚。怨恨那如泣如诉的竹枝歌啊,为何声声愁怨为谁痛苦。凄厉的猿啼悲哀的鸟鸣声,仿佛惊动了整个岛屿。昏暗的烛光下久久难以入眠,卧听着津渡边的声声更鼓。

注释

“黯黯”句:青山渐暗,红日西沉。
余霞散绮: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
”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使人愁”三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长安不见使人愁”。
田坞:水边停船的地方。
儒冠误: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挎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富家子弟养尊处优,而一般读书人往往潦倒一生。
阮途穷:晋人阮籍,佯狂不羁,纵酒颓放,常驾车独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痛苦而返。
表现对当时政治的不满。
断魂: 因悲伤而神情恍惚。
平楚: 平远的树林。
竹枝歌:《乐府诗集》:“《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阮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词九章,教里中儿歌之。
”津鼓: 渡头的更鼓。

鉴赏

这首宋词《迷神引·贬玉溪,对不山作》是晁补之所作,描绘了贬谪玉溪时的景色和心境。开篇以黯黯青山与落日余晖相映,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寂寥的氛围。"浩浩大江东注"则寓言人生的流逝,江水东流,象征着时光荏苒,远离京都长安。

接下来的"馀霞散绮,向烟波路",通过描绘霞光消散在烟波江面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迷茫。"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直接抒发了对远方京都的怀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下片转向眼前景致,"几点渔灯小,迷近坞",渔火点点,暗示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的孤独。"一片客帆低,傍前浦"进一步强化了游子漂泊的感觉。诗人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感叹自己身为儒者却遭遇贬谪,深感仕途坎坷。

"觉阮途穷,归心阻"引用阮籍的典故,表达出路途艰难,归乡无望的悲凉。"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借月色千里,哀叹人生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最后,"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以竹枝歌的哀怨之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整首词情感深沉,通过自然景色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贬谪后的失落、思乡和自我反省,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宴桃源/如梦令

往岁真源谪去。红泪扬州留住。

饮罢一帆东,去入楚江寒雨。无绪。无绪。

今夜秦淮泊处。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浣溪沙.樱桃

雨过园亭绿暗时。樱桃红颗压枝低。

绿兼红好眼中迷。

荔子天教生处远,风流一种阿谁知。

最红深处有黄鹂。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

江上秋高风怒号。江声不断雁嗷嗷。

别魂迢递为君销。

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

碧纱窗外有芭蕉。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广陵被召留别

帐饮都门春浪惊。东飞身与白鸥轻。

淮山一点眼初明。

谁使梦回兰芷国,却将春去凤凰城。

樯乌风转不胜情。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