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卢明府以双鹤寄遗白氏以诗回答因寄和

缑山双去羽翰轻,应为仙家好弟兄。

茅固枕前秋对舞,陆云溪上夜同鸣。

紫泥封处曾回首,碧落归时莫问程。

自笑沧江一渔叟,何由似尔到层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缑山上的双鸟羽翼轻盈,想必是仙界的好兄弟。
他们在茅屋前的秋天共舞,在陆云溪边的夜晚同声鸣叫。
在紫色封印的地方他们曾回望,当回归碧落时,请不要询问旅程。
我自嘲是沧江边的渔夫,如何能像你们一样飞升到那高高的城阙。

注释

缑山:古代山名,与仙人传说相关。
羽翰:指鸟的羽毛,这里比喻仙人的轻盈。
仙家:指神仙或仙境。
茅固:可能指简陋的住所,也可能暗指隐居生活。
陆云: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人名,这里泛指山水。
紫泥封:古代官文书用紫泥封口,这里可能象征重要的信件或命令。
碧落:道教中指天界,即天空。
沧江:泛指江河,常用于形容渔夫的生活环境。
层城:这里指高耸的城池,可能象征着权力中心或仙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通过对双鹤的描写和赠送,以及与友人之间的交流,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精神生活的向往。

“缑山双去羽翰轻”一句,以轻盈的羽翼形容双鹤之美妙,缑山则是仙境中的地方,这里通过对双鹤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高洁之物的喜爱和向往。

“应为仙家好弟兄”此句,直接将双鹤与仙家相联系,表明这些鸟儿乃是仙界中的佳偶,暗示诗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理想。

接着,“茅固枕前秋对舞,陆云溪上夜同鸣”两句,则是诗人借景抒情。茅固枕前,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自然环境或是诗人心中的仙境;“秋对舞”,则是在描述一幅秋天的舞蹈图景,这里的舞者非人,即为仙鹤之类;陆云溪上,则是一个幽深的自然空间,“夜同鸣”表达了与这双鹤在夜晚共同鸣叫,体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情感共鸣。

“紫泥封处曾回首”一句,紫泥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的信物或者是仙界中的物品,这里的“曾回首”,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过去某个时刻或事件的回忆和思念。

“碧落归时莫问程”这句话,则是在劝诫对方在返回仙境之时,不必询问路径。碧落,常指高远的地方,这里的“归时”,则是指回到那个仙界的时刻,而“莫问程”,则是一种对于自由和自在生活态度的体现。

最后,“自笑沧江一渔叟”一句,是诗人对自己的一个评价,沧江渔叟,即隐居于沧江之滨的老翁,这里是自谦之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满足和自在。

“何由似尔到层城”最后一句,则是在询问对方为何能够像诗人一样达到那种高洁的精神层次。层城,在这里可能代表着一种精神的高度或者是仙界的某个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超凡脱俗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在和追求高洁理想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情感交流和精神相通。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山阳即席献裴中丞

早年天上见清尘,今日楼中醉一春。

暂肯剖符临水石,几曾焚笔动星辰。

琼台雪映迢迢鹤,蓬岛波横浩浩津。

好是仙家羽衣使,欲教垂涕问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广陵答崔琛

棹倚隋家旧院墙,柳金梅雪扑檐香。

朱楼映日重重晚,碧水含光滟滟长。

八斗已闻传姓字,一枝何足计行藏。

声名官职应前定,且把旌麾入醉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

天上高高月桂丛,分明三十一枝风。

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

鹤驭回飘云雨外,兰亭不在管弦中。

居然自是前贤事,何必青楼倚翠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忆山阳

家在枚皋旧宅边,竹轩晴与楚坡连。

芰荷香绕垂鞭袖,杨柳风横弄笛船。

城碍十洲烟岛路,寺临千顷夕阳川。

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