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即事》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通过其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淡然的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浮世升沈一听天”,开篇便道出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兴衰更迭的超然态度,认为这一切都应顺其自然,听凭天意安排。这种豁达的人生观,体现了儒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精髓,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意味。
次句“竹窗养病日高眠”,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幕。在竹窗下静养,享受着悠闲的高枕而眠时光。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可能正经历着某种身体或心灵上的疲惫,需要通过休息来恢复。然而,即便是在病痛中,诗人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详,这正是其人格魅力的体现。
第三句“杖藜偶散东林步”,描述了诗人偶然漫步于东林的情景。手持藜杖,轻盈地行走在林间小道上,这一动作既表现了诗人的闲适自在,也暗含了他对自然界的亲近与热爱。东林,作为佛教圣地,此处或许还蕴含着诗人对精神修养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最后一句“丹桂秋香又一年”,以秋天盛开的丹桂为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每年秋天,丹桂飘香,诗人借此感叹岁月如梭,年复一年,但内心却能保持不变的宁静与喜悦。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时间的独到见解,以及其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吴与弼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将个人体验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内在平和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