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十咏

三秋闻见总萧骚,日夜飞涛不断号。

旧集闾阎皆斥卤,新开原野半蓬蒿。

空山那得珠崖贝,伏莽休悬渤海刀。

应识乘轺难塞责,愿纾南顾圣躬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自然环境的荒凉与动荡,以及对治理边疆的官员的期望。首句“三秋闻见总萧骚”以秋天的萧瑟景象开篇,暗示边疆地区的荒凉与不安定。接着,“日夜飞涛不断号”进一步强调了边疆的动荡,仿佛日夜不息的波涛在呼号,象征着边疆的危机与挑战。

“旧集闾阎皆斥卤,新开原野半蓬蒿”两句则描述了边疆地区因长期战乱或治理不当而变得荒芜的景象,昔日的村落和新开垦的土地都长满了蓬蒿,一片荒凉。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边疆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空山那得珠崖贝,伏莽休悬渤海刀”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边疆的荒凉与可能存在的资源匮乏进行对比,同时也表达了对边疆治理策略的反思。珠崖贝可能是指珍贵的自然资源,但在这荒凉之地难以寻得;而“渤海刀”可能象征着武力镇压,这里表达的是希望避免过度使用武力,寻求更有效的治理方法。

最后,“应识乘轺难塞责,愿纾南顾圣躬劳”表达了对边疆治理官员的期待与敬意。乘轺(轺车)是古代官员出行的车辆,这里指代边疆治理官员。这句话意味着治理边疆的官员面对重重困难,责任重大,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的关注和对国家南疆安全的担忧,希望官员能够妥善处理边疆事务,减轻皇帝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状况,表达了对边疆治理的深刻思考和对官员的深切期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之情。

收录诗词(21)

高拱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赤嵌夕照

百尺高楼镇海东,夕阳斜映满城红。

分明绘出皇图□。想见当年汗血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雨中观潮

沧溟水涨连天起,澎湃奔腾万马喧。

声撼鲲身银浪转,光摇鹿耳玉山翻。

萧条古木寒无色,淅沥长廊酒满尊。

万壑千岩都不见,天涯风雨正黄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澄台观海次巡宪六公韵

耸立凭栏荡远眸,海天一碧望中收。

鲸鱼潜伏三千浪,鹏鸟高抟九万秋。

极目无情逢幻市,近山有意觅琼楼。

会当上献安期枣,看取沧溟瑞色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春郊即事

独上高原去,怀开眼界空。

傍溪馀竹翠,隔岸见桃红。

草发春前雨,马嘶柳外风。

双柑与斗酒,逸兴谁能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