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十八滩杂咏(其十三)》由明代诗人霍与瑕所作,通过“十八滩头咏,谁知流水音”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那些孤独吟唱者的深切同情与敬仰。全诗虽未直接描绘十八滩的景象,但通过“江声通夜转,寒气傍秋深”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和自然界的低语。
“棫朴千年意,图书万古心”,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远融为一体,强调了人类文明在时间长河中的延续与积淀。诗人似乎在说,尽管时代更迭,但那些蕴含着深厚意义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追求,如同棫朴之木一般,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成为后人追寻和传承的对象。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面,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文化情怀。通过“谁知流水音”,诗人或许在暗示,真正的历史与文化的真谛,往往隐藏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