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孜祐二长老尝茶二首(其一)

无物滋禅味,来烹北苑茶。

碾成云母粉,香溅碧松花。

消渴梅何俗,安神术谩誇。

清谈尝数碗,莫笑老卢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静谧的禅境中,以北苑之茶烹煮,品味茶香的过程。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茶与禅的融合之美。

首句“无物滋禅味”,开篇即点明了茶对于禅修者的重要性,茶成为了提升禅悟的媒介。接着,“来烹北苑茶”一句,具体指出了所用的茶品,北苑茶自古以来便是名茶,此处不仅强调了茶的品质,也暗示了环境的高雅与清净。

“碾成云母粉,香溅碧松花”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茶的制作过程与最终香气的散发展现得淋漓尽致。云母粉的比喻,既形象地描绘了茶末的细腻,又暗示了茶香的纯净与高洁;而“香溅碧松花”则进一步渲染了茶香弥漫的氛围,仿佛茶香如同细雨般洒落在碧绿的松枝上,充满了生机与清新。

接下来,“消渴梅何俗,安神术谩夸”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茶的高雅与传统养生方法的世俗之见的批判。诗人认为,茶不仅能解渴,更能滋养心灵,安神定志,相比之下,那些所谓的养生秘术显得过于浮夸和俗气。

最后,“清谈尝数碗,莫笑老卢家”则以邀请老卢家一同品尝清谈的方式,表达了对茶文化的推崇和对与友人共享茶趣的期待。这里的“老卢家”可能是指特定的茶友或茶文化传承者,诗人希望与他们共同探讨茶道,享受茶带来的精神愉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茶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茶的物质之美,更深入探讨了茶与禅、茶与生活哲学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招孜祐二长老尝茶二首(其二)

昔人多嗜酒,今我酷怜茶。

软玉裁成饼,轻云散作花。

石泉助甘滑,肠胃涤烦邪。

却怪少陵客,曾无新句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追和故友袁世弼酬孜老四韵

坐讽汤休句,闽南朱夏时。

碧云生海峤,清吹散松枝。

救物宁论报,安禅不履危。

江东饱芹蕨,肯赴野人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寄题建阳王祖圣朝奉南涧楼

郎省辞荣早,楼居鹤发翁。

响分南涧水,清占北窗风。

紫府云常近,黄尘路不通。

何当陪杖屦,有意学冥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壶公山方卿墓亭

鄞国棠阴在,壶山墓草黄。

庆源长不竭,善训永无忘。

燕雀春风里,烟云碧瓦傍。

命书何日下,潜德发幽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