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秦德久守安丰

师行朔野不记年,两淮千里无炊烟。

君王偃革似建武,始遣循吏来安边。

今日安丰非故垒,夜闻夷歌隔淮水。

况当两国不交兵,高堑深沟岂须尔。

朝不鸣刁夜灭烽,吉语上闻天自喜。

但令南亩栖馀粮,尽驱流冗归故乡。

会见今年八九月,处处枣红梨子黄。

四郊无兵门有戟,淮上山青淮水碧。

樽前一曲柳枝歌,酿酒击鲜公燕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变迁与社会安定的深刻主题。开篇“师行朔野不记年,两淮千里无炊烟”以辽阔的北方战场和荒凉的景象起笔,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长久。接着“君王偃革似建武,始遣循吏来安边”转而描述了君主结束战乱、派遣官员治理边境的和平景象,展现了从战乱到和平的转变。

“今日安丰非故垒,夜闻夷歌隔淮水”描绘了安丰城的宁静与和谐,与过去的战争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况当两国不交兵,高堑深沟岂须尔”表达了对过去不必要的军事防御措施的反思,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朝不鸣刁夜灭烽,吉语上闻天自喜”进一步描绘了和平时期的宁静与祥和,以及这种状态被上层社会认可的喜悦。“但令南亩栖馀粮,尽驱流冗归故乡”表达了对农业生产恢复和人民回归家园的期待与希望。

最后,“会见今年八九月,处处枣红梨子黄”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充满了对未来的乐观与期待。“四郊无兵门有戟,淮上山青淮水碧”描绘了和平与自然美景并存的画面,象征着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樽前一曲柳枝歌,酿酒击鲜公燕客”则以宴会的欢乐氛围收尾,展现了人们在和平时期享受生活的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过程,以及和平带来的社会安定、自然美景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收录诗词(2047)

周紫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字:少隐
  • 号:竹坡居士
  •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 生卒年:1082-1155

相关古诗词

客有为予言笋不可食食之令人瘦者戏作二绝为解嘲(其一)

庾郎三韭坐清贫,眼看将军肉十斤。

会遣胸中有千亩,不妨人似沈休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客有为予言笋不可食食之令人瘦者戏作二绝为解嘲(其二)

园蔬本自不全贫,今日真成笋作斤。

已恨此生相见少,更须侬作解嘲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今日林中颇得佳笋用前韵(其一)

闲寻黑靥猫头笋,自把长镵雪色斤。

恨我家无渭川竹,姓名不载马迁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今日林中颇得佳笋用前韵(其二)

作菹须趁笋如银,莫待成竿费斧斤。

安用截筒缠五采,为人催草吊湘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