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尹叔

太湖三万六千顷,中有长桥堕虹影。

茅屋渔舟数百家,谯门打鼓官为令。

往来舟楫何纷纷,拜揖将迎皆要人。

自从兵兴急供亿,千枪万槊如鱼鳞。

又有强宗并大姓,索课催租惟所命。

忽然平地起风波,造谤兴谗喧众听。

岁前官家欲移跸,苇席茅茨千百室。

科敷比户与僧坊,高下等差皆普及。

一时应办姑求备,啧有烦言长官罪。

差官密切来体量,三尺深文想难避。

君不见海盐令尹祝夫子,去年蒙恩当百里。

催科急迫不忍言,鞭挞黎民非所喜。

一朝解印谢疲民,至今豪强犹切齿。

国雠未雪兵未休,安得斯民无疮痏。

但愿中兴功业成,尽锁剑戟充耘耔。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宋代社会的复杂图景,通过太湖边的一幅生活画卷,展现了官府与民间的互动,以及社会变革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首句“太湖三万六千顷,中有长桥堕虹影”,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开篇,暗示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接着,“茅屋渔舟数百家,谯门打鼓官为令”描绘了湖畔宁静的生活景象,与后文的官府压力形成对比。

“往来舟楫何纷纷,拜揖将迎皆要人”展示了繁忙的水上交通和贵族阶层的活动,与下文的兵役和赋税压力形成鲜明对比。诗中通过“自从兵兴急供亿,千枪万槊如鱼鳞”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沉重负担,以及“又有强宗并大姓,索课催租惟所命”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权贵对百姓的压迫。

“忽然平地起风波,造谤兴谗喧众听”反映了社会动荡和谣言四起的情况,而“岁前官家欲移跸,苇席茅茨千百室”则描述了官府在特定时期对百姓生活的干预。

“一时应办姑求备,啧有烦言长官罪”表达了百姓对官府要求的不满和抱怨,而“差官密切来体量,三尺深文想难避”则揭示了官府政策的严苛和百姓面临的法律风险。

最后,“君不见海盐令尹祝夫子,去年蒙恩当百里。催科急迫不忍言,鞭挞黎民非所喜”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强调了官员对百姓的压迫,以及百姓的痛苦和无奈。“一朝解印谢疲民,至今豪强犹切齿”表达了百姓对官员的感激之情,以及豪强对官员的怨恨。

“国雠未雪兵未休,安得斯民无疮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但愿中兴功业成,尽锁剑戟充耘耔”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国家繁荣和百姓安宁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宋代社会的复杂性,以及诗人对社会公正和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291)

李正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祝舜俞

彭泽县令五斗米,陶潜轻之辞百里。

蜀道崄崎九折坂,王阳畏之能自免。

君今行事古人同,要作闲官兴非浅。

胡为穷腊远羁游,路指太末干贤侯。

风霜皴肤雪扑面,舟几折橹车摧辀。

归来赠我双鲤鱼,尺素中藏一幅书。

具言劳苦自悔责,乃知世事非良图。

苕溪春回波泛绿,况有淲田可耕斸。

我今亦欲赋归与,便约临流结茅屋。

形式: 古风

早春次韵(其一)

春色方薰草,南来未见莺。

身闲聊适野,志弱敢论兵。

落落松筠质,欣欣桃柳情。

不妨联骑出,蛮榼亦携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早春次韵(其二)

平原齐吐麦,幽谷未迁莺。

王者虽无战,元戎盍治兵。

山川羁客恨,桃李故园情。

何处花先发,篮舆取次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早春次韵(其三)

乍暖先催柳,馀寒尚蛰莺。

淮壖严斥堠,江国偃戎兵。

得句重寻律,衔杯旧有情。

经营赖耆哲,闲客且闲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