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归思母八首(其五)

力竭胼胝复治戎,呼亲无计托征鸿。

我生分向离愁尽,子舍翻疑隔世通。

灯下低徊开喜烬,堂前洒扫绕熏风。

鬓霜揽镜还成惧,恐动哀怜减泄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国维所作的《免归思母八首》中的第五首,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因无法归家与母亲团聚而产生的复杂心情。

首句“力竭胼胝复治戎”,描述了诗人为了生活和事业,不辞辛劳,甚至不惜付出身体的代价,投身于军务之中。这既体现了他为国家和家庭的责任感,也暗含了对不能常伴母亲身边的遗憾。

“呼亲无计托征鸿”一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呼唤亲人,却只能借助飞鸿传递思念之情的无奈。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鸿雁比喻为传递信息的使者,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以及无法直接表达情感的苦楚。

接下来,“我生分向离愁尽,子舍翻疑隔世通”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渴望结束分离之苦,与母亲团聚;另一方面,又担心这种团聚可能只是虚幻的幻想,难以实现。这种内心的冲突,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思考。

“灯下低徊开喜烬,堂前洒扫绕熏风”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家中,面对即将燃尽的灯火,以及清扫庭院时环绕四周的熏香,这些日常景象触发了他的思绪,勾起了对母亲的回忆。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细腻而真挚的情感。

最后,“鬓霜揽镜还成惧,恐动哀怜减泄融”表达了诗人对着镜子看到自己鬓发斑白,不禁心生恐惧,担心自己的衰老会引发母亲的哀怜,进而减少彼此之间的温暖与融洽。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流露出他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的复杂心理状态。它不仅是一首抒情之作,也蕴含着对亲情、岁月、生命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9)

张国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初擢刑科给事中,劾罢阉党副都御史杨所修等,尝谏帝“求治太锐,综核太严”。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以农民军势盛,请割安庆等府,另设巡抚。后代陈新甲为兵部尚书。十六年,以清兵入畿辅,下狱,旋得释。命赴江南练兵输饷。南都陷,请鲁王监国,任兵部尚书,督师江上。还守东阳,兵败投水死。有《吴中水利书》、《张忠敏公遗集》

  • 字:九一
  • 号:玉笥
  • 籍贯:浙江东阳
  • 生卒年:1595—1646

相关古诗词

免归思母八首(其六)

教忠母训似严君,夷险谆谆励立勋。

敢效闲居夸晏乐,差将无死答恩勤。

闻归款信思难定,溯别悲欣转莫分。

一夕凝思浑若岁,频年何以度忧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免归思母八首(其七)

昨秋朝暮望归人,今日南鸿傍逐臣。

愤切时艰遑偃仰,情于天听释邅迍。

凊温迟暮犹无子,生死维持赖有亲。

何事依云空伫立,双眸已入画溪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免归思母八首(其八)

三褫端因教孝宽,一□冀以报刘欢。

北山于役仍堪隐,斓彩兼冠不用弹。

仰托春晖华尚白,俯全方寸质犹丹。

君亲大德咸无极,向日循陔意不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在狱思母八首依前韵(其一)

露雷迭用总衔恩,负国违亲罪实繁。

徒羡深林乌鸟意,堪怜三宿子规魂。

权词告出啼为笑,对食兴悲泪和飧。

梅信须传归指日,依言孑影在圜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