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其三十一)

宫烛骊山酒未醒,妖星䁭䁭弄青荧。

三朝伐叛知谋略,万国归心服典刑。

形式: 押[青]韵

翻译

宫中的蜡烛在骊山下燃烧,我沉醉于美酒仍未清醒,
夜空中那颗诡异的星辰闪烁着幽幽青光。

注释

宫烛:宫廷里的蜡烛。
骊山:古代中国的名山,这里代指宫殿。
酒未醒:形容饮酒过量,尚未清醒。
妖星:比喻不祥或异常的星辰。
䁭䁭:形容星光微弱而闪烁。
青荧:青色的微光。
三朝:多次,这里可能指历次征战。
伐叛:讨伐叛逆者。
知谋略:显示出智谋和策略。
万国:指众多国家。
归心:归顺的心意。
服典刑:服从公正的法律裁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宫廷夜宴的画面,诗人谌祜以骊山为背景,通过“宫烛”和“妖星”这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骊山酒未醒"暗示着宴会的奢华与醉人,而"妖星䁭䁭弄青荧"则隐喻皇权的威严与星辰的神秘,可能象征着皇帝的决策和天意的暗示。

接下来的两句诗,"三朝伐叛知谋略"歌颂了皇帝的智谋和历次平定叛乱的功绩,展现了其在政治上的英明决断。"万国归心服典刑"进一步强调了皇帝的威望,各国臣民都心悦诚服地遵守他的法律和教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皇家权威的赞美,同时也寓含了对国家安定和君主贤明的期待,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盛世的向往和对君王的忠诚。

收录诗词(120)

谌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句(其一○七)

东郊独行冰玉时,江左诸贤王谢起。

若以比花花或宜,自不矜持花亦耻。

形式: 押[纸]韵

句(其五十八)

天开汉统王巴蜀,云从秦繇起沛丰。

形式: 押[东]韵

句(其四十四)

弦管入春波面醉,云天开镜画中行。

形式:

句(其六十四)

梁有字题何岁月,藏无经在亦香镫。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