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彭泽赋归来,一卷新诗常自讽;
襄阳数耆旧,百年轶事有人传。
这首诗通过“彭泽赋归来”与“襄阳数耆旧”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追忆。彭泽,即彭泽县,历史上以陶渊明归隐于此而闻名,象征着归隐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赋归来”暗指陶渊明辞官归隐,同时也借以表达对逝者生前生活状态的怀念。
“一卷新诗常自讽”,意味着逝者留下的新诗集,常常被后人吟诵和反思,这不仅是对逝者文学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精神世界的传承。通过“自讽”,既体现了诗歌的自我反省功能,也暗示了逝者作品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襄阳数耆旧”,则将场景转向了历史的另一端——襄阳,这里曾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也是众多历史人物活动的地方。通过“耆旧”(年高德劭之人)的回忆,强调了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流传,以及它们在后人心中的地位。
“百年轶事有人传”,最后两句将时间拉长至百年,强调了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在时间长河中的影响与传承。通过“轶事”(非正史记载的趣闻逸事),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和生动性,以及这些故事如何在民间口耳相传,成为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生活片段的描绘,以及对他们作品与事迹的追忆,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探讨了文学与历史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角色。
不详
同治九年以优贡官江浦县训导。擅词章,习考据、校刊之学。后入吴长庆幕,随军赴朝鲜。有诗集及《朝鲜记事诗》
杜老感流离,溯悲秋夔府,感事陈涛,著作经余一手定;
桥公有要约,叹遗构崇川,停棺萧寺,死生负汝百年期。
白社同游,壁上旧题犹满眼;
紫琅重到,轩前新绿已销魂。
自康成不为乡里所容,衰绖出游,恸哭犹思临别赙;
惟孟坚实预修纂之事,宬编商订,蹉跎只恨未成书。
比公于古大儒,是经师,是人师,是帝王师,贞素简宸衷,四海尽知刘子雅;
遗疏论天下事,为国计,为民计,为边陲计,死生关气数,九重应哭杜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