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磨崖碑后用山谷诗韵

悬崖下俯潆洄溪,行人系艇寻残碑。

乔松冻折已偃盖,老柳风动仍垂丝。

欲循石桥叩梵宇,试步沙岸询渔儿。

潇水之北湘流西,此间漫郎昔所栖。

小臣一颂照万古,不秉忠义谁能为。

镌书石壁字如斗,恨我不识颜太师。

双悬日月事可纪,付与大笔淋漓挥。

当时赍册尚有理,何乃暮齿贻忧危。

与庆宫前子职废,山谷讽刺来题诗。

宜阳一谪叹不返,剔藓剩读轩昂词。

长欲山灵护文字,毋使瞬与烟云随。

临流踯躅不忍去,怀古更为前贤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杨季鸾的《书磨崖碑后用山谷诗韵》描绘了一幅山间溪流、古迹残碑的景象。诗人站在悬崖边,看到清澈的溪水回旋,行人在寻找古老的石碑。乔松虽被冻折,却依然保持着苍劲的形态,老柳在风中摇曳,仿佛仍有生机。他想去探寻附近的寺庙,询问渔夫这里的历史。

诗中提到潇水和湘流,暗示了诗人对古代文人潇湘先生(漫郎)的怀念,他曾在此居住。诗人感慨自己虽想歌颂历史,但若非秉持忠义,又有谁能做到。他赞叹石壁上的大字如斗,遗憾未能识得书写者颜太师的风采。他还提及了历史典故,惋惜自己年事已高,却仍面临忧虑。

山谷的讽刺诗曾在此处留下痕迹,诗人感叹自己的贬谪命运,只能在废弃的宫殿前阅读诗篇。他在宜阳的贬谪中深感无法返回,只能在剔藓的轩昂词句中寻求慰藉。他祈愿山灵守护这些文字,使之不随风烟消散。最后,诗人流连于溪边,心中充满对前贤的追思和哀悼之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文字传承的珍视。

收录诗词(15)

杨季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悼松

村后古松千余株,一州列县皆所无。

前冈夜听仙犬吠,茯苓斗大不敢锄。

奇哉不闻风雨至,一旦苍龙俱拔地。

村人半为饥与寒,大斧长镵遂无忌。

噫嘻饥寒诚可虞,要在保社能相扶。

姻睦任恤古有训,秦越坐视奚为乎。

吾宗聚族从元始,历数百年乃有此。

今胡为兮至于是,自此栽培嗟晚矣。

形式: 古风

次韵简汤幼尊

澹虚居士晚好静,高怀雅尚人莫方。

小楼三面对秋水,幽菊数丛开夕阳。

经旬岸帻户庭内,侵晓看山钟磬傍。

为劝二毛潘骑省,还须作达日倾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潇湘道中

红叶下林柯,潇湘水正波。

天空横雁小,江远得秋多。

踪迹输鸥鹭,心情负笠蓑。

徒闻老渔父,杳杳扣舷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丹山寺

不负登临兴,新晴曙色分。

山泉红到地,江树碧于云。

帆远当楼见,钟寒隔坞闻。

乡关杳何处,烟霭自氤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