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育王山

育王名刹古流传,灯火于今几百年。

舍利有光垂半榻,雨花无数散诸天。

铁轮高揭晴轩外,玉几端临宝阁前。

最忆能吟澹游叟,东湖先渡月波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月鲁不花的《游育王山》以育王名刹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古寺长存、灯火辉煌、舍利放光、雨花飘散、铁轮晴轩、玉几宝阁的壮丽景象。诗中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历史的悠久,还融入了对一位能吟淡游老者的回忆,以及对东湖月波船渡的浪漫想象。

首句“育王名刹古流传”点明了育王山上的寺庙历史悠久,名声远播。接着“灯火于今几百年”则强调了寺庙在时间长河中的持续存在,灯火依旧,仿佛见证了千年的变迁。接下来的“舍利有光垂半榻,雨花无数散诸天”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将舍利的光芒与雨花的飘散描绘得既神秘又美丽,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铁轮高揭晴轩外,玉几端临宝阁前”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寺庙建筑的雄伟与庄严,铁轮高悬于晴空之下,玉几则置于宝阁之前,两者相映成趣,凸显了寺庙的神圣与尊贵。最后,“最忆能吟淡游叟,东湖先渡月波船”两句,以回忆的方式,勾勒出一位淡泊名利、游历四方的老者形象,他或许曾在东湖之上,乘着月波之舟,体验过一番超脱尘世的逍遥之旅,这一细节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人文情怀和哲思意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育王山寺庙及其周边景物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佛教文化的魅力,也蕴含了对自然、人生及历史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1)

月鲁不花(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建孔子庙,延儒士为师,以教后进。历监察御史,上疏言事,帝嘉纳之。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除吏部尚书,迁大都路达鲁花赤,以刚正称。后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既而除浙西肃政廉访使。以地为张士诚所有,避往庆元,浮海北行,遇倭船,被害。谥忠肃

  • 字:彦明
  • 生卒年:1308—1366

相关古诗词

余尝遣仆奉商学士山水图一幅为见心禅师寿又尝与师同宿大慈山和金左丞壁间所题诗韵而师有白河影落千峰晓碧海寒生万壑秋之句故末章及之

慈云高阁起层阴,中有蒲庵老见心。

海内才名通晓苑,江南声誉冠丛林。

寄诗常愧刊文集,送画何烦赠屦金。

前月清游得三友,寒生万壑最能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简见心上人

避地东鄞郭外居,坐无斋阁出无舆。

云山满眼常观画,烽火连年近得书。

坐久颇能评海错,交深多感馈鲈鱼。

论文正欲频相过,门掩清风客到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高节书院

远聘羊裘到汉庭,竟忘龙衮略仪刑。

先生不为干人爵,太史何劳奏客星。

潮上严滩浮海白,山连禹穴入云青。

高风千古成陈迹,唯有荒祠绕翠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古诗二首(其一)

美人青云端,望之不得亲。

赠我一端绮,珍重同南金。

上有连理枝,间以双飞禽。

裁衣以被服,报之绿绮琴。

衣以结绸缪,琴以酬知音。

文采岂不贵,尚絅思自珍。

虽敝不忍弃,感子同一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