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凤台留云》由清代诗人张思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凤翔云游、笛声悠扬、新月挂梢的宁静画面。
首句“凤台何日凤来游”,以问句形式开启,仿佛在期待着凤凰再次降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期盼的氛围。接着,“凤自高飞云自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凤凰与白云赋予生命,形象地展现了它们各自独立而又和谐共存的状态,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羌笛一声吹不落”一句,引入了羌笛这一传统乐器,其声音悠扬,却无法使云朵落下,进一步强调了云的轻盈与自由,同时也暗示了人间情感的无力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最后,“纤纤新月挂山头”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月挂山头的美丽景象,与前文形成呼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使得整首诗在静谧中蕴含着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整体而言,《凤台留云》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