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祐丙午讲礼记毕锡宴秘书省赐侍读少师郑清之以下

鳌极开先已降衷,上天下泽礼居中。

三才义理维持力,万世纲常建立功。

孔圣法言多纂辑,汉儒师学共修崇。

经帷讲彻资群彦,克己工夫在广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海中的巨龟最先领悟了天地法则,上天的意志和地下的恩泽在此交融
天地人三者之间的道理和秩序得以维系,万代的伦理规范因此得以确立
孔子的教诲被广泛整理编纂,汉代儒学的师承和研究共同受到尊崇
经典的讲解启发了众多学者,个人修养的关键在于不断充实自我

注释

鳌极:古代神话中的巨龟,象征天地交汇之处。
降衷:领悟天地之道,内心接受。
三才:指天、地、人三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
纲常:社会伦理道德的准则。
孔圣: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纂辑:编纂汇集。
经帷:指儒家经典的学习环境。
群彦:众多有才德的人。
克己:约束自己,自我修养。
广充:广泛充实,不断增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赵昀的作品,通过对古籍礼记的学习和传承,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教育、道德修养及学术探究的重视。开篇“鳌极开先已降衷,上天下泽礼居中”描绘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崇敬之情,鳌鱼代表最高尊贵,而“已降衷”则是对圣贤之道的服膺,“上天下泽礼居中”表现了礼仪之重在于天地之间的和谐。

接着“三才义理维持力,万世纲常建立功”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正义、伦理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世建立不朽功勋的期望。这里的“三才”指天地人,“义理”则是指宇宙间的秩序和道德原则。

“孔圣法言多纂辑,汉儒师学共修崇”表明诗人对孔子思想的尊崇,以及对汉代儒家学说的继承与发扬。"孔圣法言"指的是孔子的教诲,而"多纂辑"则是说这些教诲被广泛地记录和传播。

最后,“经帷讲彻资群彦,克己工夫在广充”描绘了诗人对经典的深入研究,以及通过不断自我修养和努力学习来丰富个人学识的过程。"经帷"指的是用帷幕围起的书房或图书馆,是古代读书学习的地方;"讲彻"则是说对经典有深刻的理解;"资群彦"意味着这些研究成果能够惠及后人;"克己工夫在广充"则强调了自我克制和勤勉修学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礼仪、道德、文化教育等多个维度,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推崇,以及对个人修养和学术探究的高度重视。

收录诗词(23)

赵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赐马廷鸾四首(其四)

圣烈神谟肇我邦,钜编诏后总宏纲。

立心广大侔天地,行事明通迈帝王。

训与六经相表里,法垂万世愈巍煌。

讲帷可但资敷绎,夙夜惟知率旧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赐马廷鸾四首(其三)

古掖摛文步武高,绫衾寓直焰兰膏。

当年宫锦飞双鹄,今夕仙图看巨鳌。

诗赐玉堂苏易简,光摇莲炬令狐绹。

明时盛事今重见,爰制篇章示衮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赐马廷鸾四首(其二)

春秋万古一权衡,笔削昭然揭日星。

道贯百王垂大法,义先五始定常经。

是非褒贬寓深意,理乱安危烛未形。

内夏外夷归一统,烨然治象炳丹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赐马廷鸾四首(其一)

天高地下礼由分,圣哲于焉秩纠纷。

心法操存毋不敬,治功显设在斯文。

会通自可跻明圣,品节应知本俭勤。

旃厦讲磨资众彦,精微尽处是尊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