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箕子朝鲜僻,蓬丘弱水宽。
儒风通百粤,旧史记三韩。
邑聚从衡接,民居质朴安。
犹存古笾豆,兼用汉衣冠。
兔颖家工缚,鲑腥俗嗜餐。
骑兵腰玉具,府卫挟金丸。
长袖鸢窥肉,都场狖挂竿。
琴中蔡氏弄,指下祝家弹。
主礼分庭抗,宾筵百拜难。
渍橙粇酿旨,滋桂鹿脩乾。
泼墨松如栉,隤墙石似丹。
地偏先日出,天迫众山攒。
鹏翼云帆远,羊肠石磴盘。
由来异文轨,休讶变暄寒。
事可资谈柄,谁能记笔端。
聊将诗貌取,归作画图看。
这首诗描绘了朝鲜半岛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其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与融合。诗中提到箕子朝鲜和蓬丘弱水,暗示了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接着描述了儒家文化在百越地区的影响,以及朝鲜历史的记载。诗中还提到了朝鲜的城镇布局、居民生活、传统礼仪、饮食习惯、军事装备、音乐艺术等方面,展现了朝鲜半岛的独特风貌。
诗中通过“兔颖家工缚”、“鲑腥俗嗜餐”等细节,生动描绘了朝鲜半岛的民间生活。骑兵的装束、府卫的武器,体现了其军事特色。长袖舞动、琴声悠扬的场景,展示了朝鲜半岛的艺术氛围。诗中还提到了宴席上的美食、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特色,也反映了其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和交融。诗中的描述细腻丰富,既有对具体事物的描绘,也有对文化氛围的渲染,是一幅生动的历史文化画卷。
不详
金时期的作家、书画家。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宰相吴栻之子,书画家米芾之婿,善诗文书画,所作词风格清婉,多家园故国之思,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并被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作手”
春风蜀栈青山尽,晓日秦川绿树平。
烟拂柳梢留淡白,云蒸山腹出深青。
山侵平野高低树,水接晴空上下星。
玉座烟霞春寂寂,石坛星斗夜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