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五纪栽培后,三春长育中。
灵根蟠故国,密叶荫儒宫。
患与般斤远,歌宜鲁藻同。
先儒垂意远,期此出三公。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长文的作品,名为《苏学十题(其四)公堂槐》。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怀念。
“五纪栽培后,三春长育中”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成长变化,“五纪”指的是很久远的年代,这里的“栽培”是指种植树木,而“三春”则意味着岁月的轮回。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讲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文化的积淀。
“灵根蟠故国,密叶荫儒宫”中的“灵根”可能指的是古老的树木,“蟠”有缠绕之意,而“故国”则是对过去时代的怀念。这里,“儒宫”很可能是指教育场所,如私立学堂或书院。这两句强调了历史文化遗迹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患与般斤远,歌宜鲁藻同”中,“患与”意味着困难和挑战,与之相伴的是“般斤”,可能是比喻时间的长短或事情的轻重。后半句“歌宜鲁藻同”则是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尤其是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共鸣。
最后,“先儒垂意远,期此出三公”中,“先儒”指的是古代的圣贤或学者,“垂意”意味着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永存。这里的“期此”表达了对未来某种美好事物的期待,而“出三公”则可能是希望从这些文化遗产中产生像古代三公(指周公、孔子、孟子)那样伟大的教育家或学者。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老树木和教育场所,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培养未来人才的殷切期望。
不详
昔年曾赏玩,移自碧山遥。
古干磨文石,寒枝熨翠绡。
虽殊楩梓用,终免雪霜凋。
来者宜珍护,毋令困采樵。
古柏列重门,连枝若弟昆。
参天分直干,得地共灵根。
月照龙蛇影,风摧铁石痕。
鸾凰期可宿,香叶向春繁。
槃根几百龄,合干倚冥冥。
偃蹇双虬耸,联翩两盖青。
紫鳞霜外跃,绀叶雨馀馨。
左纽凭仙宇,何如拱泮亭。
宝干多材美,孤根一气同。
春馀花淡薄,雪里叶青葱。
蕃衍非人力,坚刚禀化工。
寸枝裁玉轸,可助舜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