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花.湖上草堂和孙光宪

倦桡重问青芜国。竹西秋色。山好过江依旧绿。

一笑留得。旧家池馆在,俊情谁识。鬓丝如织。

十里珠帘成梦忆。此意何极。

形式: 词牌: 后庭花

鉴赏

这首《后庭花·湖上草堂和孙光宪》由清代诗人郑文焯所作,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与深沉感慨。

“倦桡重问青芜国”,诗人以“倦桡”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舟行水上的疲惫之感,同时也暗示了对“青芜国”的向往与追寻。“竹西秋色”一句,点明了季节与地点,竹林在秋天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宁静与美丽,为整首词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山好过江依旧绿”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山色的恒久不变,与江水的流动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永恒美的赞叹与感慨。接着,“一笑留得”一句,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瞬间的美好,仿佛是大自然给予的温柔一瞥,令人回味无穷。

“旧家池馆在,俊情谁识”两句,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之中,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这里的“俊情”不仅指才情出众之人,也暗含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鬓丝如织”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岁月的流逝,白发如同细密的丝线,既表现了诗人年华老去的无奈,也蕴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十里珠帘成梦忆”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过去的美好时光比作梦中的珠帘,虽美却难以触及,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深深怀念与追忆。

最后,“此意何极”一句,以问句收尾,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引人深思。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364)

郑文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字:俊臣
  • 号:小坡
  • 籍贯:鹤道
  • 生卒年:1856~1918

相关古诗词

醉落魄.山塘夜归记邻舟歌者和范石湖

珠吭清绝。别船酒散灯微灭。回波荫翠交槐樾。

残梦高楼,篴里旧时月。水香帘隙明肌雪。

轻风催漏铜龙咽。镜中花好无人折。

明日歌尘,留与断红说。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绛都春.溪堂卧雨,有巳秋愿夏之思,陈衡仲改此曲为平调,感音凄厉,因次韵于水西桂丛歌之

残蝉送暑,近桂阴院落,轻暖轻寒。

病枕睡迟,垂灯疏绮雨声閒。

题红惯听吴桥水,翠眉曾损愁弯。

半襟秋粉,一屏冷麝,梦老丛兰。

几处登临泪眼,早花销酒力,草没诗痕。

十载倦游,霜簪吟鬓镜尘昏。

归期总为伤春误,故山应有啼鹃。

断魂犹系,西风咫尺画阑。

形式: 词牌: 绛都春

鹧鸪天.冷红簃逭暑赋得侧艳小词以罗帕澹墨题之

水榭移灯月到床。花阴四捲茜纱凉。

兰汤竞夕宜温玉,帘外风来澡豆香。

肌雪净,脸波长。枕函花隐玉清防。

自嫌澹素无梳洗,犹被池莲妒睡妆。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乌夜啼

八尺龙须方锦,几重凤尾香罗。

蕉云一枕新凉展,昨夜小窗多。

歌力最宜酒殢,睡香还比花和。

无端梦见年时事,红晕上梨涡。

形式: 词牌: 乌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