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其四)寒食

红杏梢头寒食雨。燕子泥新,不住飞来去。

行傍柳阴闻好语。莺儿穿过黄金缕。

桑落酒寒杯懒举。总被多情,做得无情绪。

春过二分能几许。银台新火重帘暮。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物情感。开篇“红杏梢头寒食雨”即设定了一个湿润而略带凉意的春季场景,红色的杏花在细雨中显得分外鲜艳,而这细雨又恰好是寒食节气的体现,传递出一种清新而不失寂寞的氛围。

接下来的“燕子泥新,不住飞来去”则描绘了燕子的活跃场景,它们在新的泥土上穿梭自如,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或是在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无奈的情感。

第三句“行傍柳阴闻好语”中的“好语”可能是指情侣间的柔情蜜语,这里的“柳阴”则为这份私密的情感增添了一层绿意盎然的遮掩,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温馨的氛围。

“莺儿穿过黄金缕”一句中,“莺儿”即是黄鹂鸟,它穿梭在精致如黄金般的丝缕间,或许象征着诗人希望自己能像这只自由自在的小鸟一样,能够超脱现实的束缚。

“桑落酒寒杯懒举”则显露了诗人的某种无奈与消极情绪。春日里,桑树叶子飘落而去,原本应该是温暖愉悦的时节,但诗人却感到酒也失去了往日的温热,连举杯都觉得懒散,这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可能并不如表面这般明媚。

“总被多情,做得无情绪”一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诗人本是多情之人,却不得不在现实的压力下扮演一个无情的角色,这种强烈的情感冲突使诗人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春过二分能几许”则是在询问春天已经过去了多少,似乎是在哀叹时光易逝。而最后一句“银台新火重帘暮”,其中的“银台”可能指的是烛台,“新火”则是新的灯火,而“重帘暮”则营造出一种室内温暖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似乎诗人在这个春日的黄昏时分,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精致描绘,以及对情感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种既美好又寂寞的人生况味。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一)陈兴宗夜集,俾爱姬出幕

天质婵娟,妆光荡漾。御酥做出花模样。

夭桃繁杏本妖妍,文鸳彩凤能偎傍。

艾绿浓香,鹅黄新酿。缘云清切歌声上。

夜寒不近绣芙蓉,醉中祗觉春相向。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六)早春即事

阶影红迟,柳苞黄遍。纤云弄日阴晴半。

重帘不卷篆香横,小花初破春丛浅。

凤绣犹重,鸭炉长暖。屏山翠入江南远。

醉轻梦短枕闲敧,绿窗窈窕风光转。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三)蜡梅

粟玉玲珑,雍酥浮动。芳跗染得胭脂重。

风前兰麝作香寒,枝头烟雪和春冻。

蜂翅初开,蜜房香弄。佳人寒睡愁和梦。

鹅黄衫子茜罗裙,风流不与江梅共。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四)正月五日定空寺观梅

景泮冰檐,情回瑶草。副能守得春来到。

管曾独自索春怜,而今觑著东风笑。

粉凝酥寒,云房睡觉。胭脂也不添些小。

天真要与此花争,是伊占得春多少。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