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瑀老窗间

晴窗汲水养菖蒲,谁识前身是佛图。

竟日不知园外事,耳明钟鼓唤斋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翻译

在明亮的窗户下汲取清水来养育菖蒲,
又有谁知道它从前曾是佛塔的模样。

注释

晴窗:明亮的窗户。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古人常用于室内装饰。
前身:指菖蒲过去的形态或身份。
佛图:佛教中的佛塔,象征着佛法和修行。
竟日:整天,一整天。
园外事:指园子外面发生的事情。
耳明:形容耳朵灵敏,听得清楚。
钟鼓:寺庙中报时的钟声和鼓声。
唤斋盂:召唤僧人进餐,斋盂是盛食物的器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静坐养生的景象。开头“晴窗汲水养菖蒲”展示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阳光透过窗棂,主人公在此种植菖蒲,用心照料。这不仅是对自然美好的一种欣赏,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成长过程的关注。

“谁识前身是佛图”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思考。这里的“佛图”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轮回观念,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对生死轮回的豁达和超然。它暗示诗人对自己过去生命状态的无知,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竟日不知园外事”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隔绝与超然的意境。主人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对于外界的事务毫不知情。这不仅是对外部喧嚣的一种拒斥,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内心世界的珍视。

“耳明钟鼓唤斋盂”则描绘了一个清晰可闻的声音画面。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及清晨寺庙中钟声和打击斋盂的声音,传递出一种时间流转和日常生活的节奏。尽管是外界的声音,但在诗人的笔下,这些声音也被纳入了他的静谧世界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生命、时间和精神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享受孤独与宁静生活的情怀。这样的意境,不仅是对个人内在世界的一种表达,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烦恼的一种逃离与超越。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其五)

风絮萦寒昼拥炉,枝头犹得暗香馀。

折来不拟供尊俎,静对翛然一榻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其四)

渺渺家山水四涯,秋风曾忆醉黄华。

马头不识南塘路,又看咸阳二月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其三)

十二楼台白玉成,云车翻日上觚棱。

太平何许同民乐,天阙双龙护一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其二)

幽栖不寄绝交书,车马从喧卖酒垆。

卧转午阴春睡足,却寻峰树数花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