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送别友人黄叔威的同时,也向另一位友人高固斋表达思念之情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何事匆匆作此行”,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匆忙出行的不解和关切。接着,“粤台乍见即平生”一句,通过“乍见”与“平生”的对比,强调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即使初次相见,却如同老朋友一般亲切自然。
“归寻乌石无诸国,路出龙川赵尉城。”这两句描绘了友人黄叔威的行程,通过具体的地点,既展现了地理的广阔,也暗示了旅程的遥远与艰辛。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薪火共传非异道,宫商相感有同声。”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情比作薪火与音乐,强调了友情的传承与共鸣。薪火象征着友情的延续,无论时间如何变迁,友情之火永不熄灭;宫商相感则寓意着心灵的契合,即使相隔千里,心声相通。
最后,“因君寄语询高叟,白发新添又几茎。”诗人通过友人向另一位老友高固斋转达问候,并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白发的增添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直观描述,也是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友情、时光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