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二十三)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

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

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翻译

秋天的露水洁白如玉,纷纷落在庭院的绿色之中。
我在行走中忽然看见,因早寒而感叹岁月匆匆。
人生如同飞鸟掠过眼帘,为何要急于结束这一切。
齐景公多么愚蠢,竟在牛山哭泣,泪水不断。
世间万物总是不知满足,得到陇地还想望蜀地。
人心就像波涛起伏,世间的道路充满了曲折。
漫长的三万六千个日夜,夜晚都应当手持烛火照亮前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开篇“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描绘了一幅秋天清晨露水滴落的景象,露珠晶莹如同珍贵的玉石,点缀在青翠的草地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画面。

“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表达了诗人在清晨散步时突然看到这番景致,不禁感叹时光易逝,年华匆促。接着“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则是借用古人的比喻,将人生比作飞鸟掠过眼前,一闪即逝,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中的“景公”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楚景公,他曾为追求长生不老之药而劳碌至死。诗人通过这一历史典故,批评那些不知满足、贪图永生的愚蠢行为。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进一步阐述了人们常有的不知满足的心态,即便获得了一些成就,还会渴望更多,这种心态如同无尽的欲望,令人哀叹。

“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则是深刻地揭示了人心的复杂多变和社会道路的曲折不顺。人们的心情如同波涛汹涌,而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最后,“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是诗人对于生命有限和时间宝贵的警示。在古代,一年约有三百六十五个昼夜,即使用烛火来计算,也只有那么多天,提醒人们应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借助历史典故,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李白独特的抒情风格和他对于人生、世事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古风(其二十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蹠。

形式: 古风

古风(其二十五)

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

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吐花竟不言。

大运有兴没,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古风(其二十六)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古风(其二十七)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

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

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

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