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闾丘宿松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

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

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

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

扫地物莽然,秋来百草生。

飞鸟还旧巢,迁人返躬耕。

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吾知千载后,却掩二贤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阮籍担任太守时,骑着驴前往东平。
短短十天内,政绩显著,风气变得清明。
他偶尔来访,轻轻拂衣离去,无人能揣摩他的主人情怀。
孔子治理的地方,松树苍翠,古城如浮云般宁静。
清扫地面,一片荒芜,秋天到来,百草丛生。
飞鸟回归旧巢,流离的人们重归田园。
我无愧于像宓子贱那样谦逊,也不逊色于陶渊明的隐逸生活。
我知道在千年后,他们的贤名将会被后人深深记住。

注释

阮籍:魏晋时期诗人。
太守:古代地方官职。
东平:古地名。
剖竹:古代官员交接权力的象征。
一朝:短时间内。
风化清:政治风气清廉。
拂衣去:潇洒离去。
主人情:主人的情感或心意。
夫子:对孔子的尊称。
宿松:古老的松树。
浮云知古城:比喻古城的宁静。
扫地:打扫地面。
物莽然:景象荒凉。
秋来:秋季来临。
飞鸟还旧巢:比喻人们回归故乡。
迁人:流离失所的人。
躬耕:亲自耕作。
宓子贱:春秋时期鲁国官员,以廉洁著称。
陶渊明:东晋著名隐士。
千载后:千年以后。
掩:掩盖。
二贤名:两位贤人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太守阮籍乘坐驴车前往东平的场景。在十日之间,竹子被剖开,而一阵风过后天气变得清新。偶尔来到这里拂去衣上的尘土,却难以揣测主人之心。诗中的"夫子"指的是阮籍,他在宿松处理事务,浮动的云朵似乎知道古老的城池。地面被扫净,物品杂乱无章,秋天到来时百草争相生长。飞鸟返回旧日的巢穴,而迁徙的人们回到田间耕作。这首诗表达了对阮籍和陶渊明这两位贤人不减价的赞美之情。末尾,诗人自信千年之后,他所赠送的诗句依然能够掩埋二贤的名声。

李白在此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思想表达,展现了对古贤者的崇敬之情以及个人才华的自信。语言流畅,意境清新,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赠徐安宜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

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

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

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青橙拂户牖,白水流园池。

游子滞安邑,怀恩未忍辞。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赠崔司户文昆季

双珠出海底,俱是连城珍。

明月两特达,馀辉傍照人。

英声振名都,高价动殊邻。

岂伊箕山故,特以风期亲。

惟昔不自媒,担簦西入秦。

攀龙九天上,忝列岁星臣。

布衣侍丹墀,密勿草丝纶。

才微惠渥重,谗巧生缁磷。

一去已十载,今来复盈旬。

清霜入晓鬓,白露生衣巾。

侧见绿水亭,开门列华茵。

千金散义士,四坐无凡宾。

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路傍已窃笑,天路将何因。

垂恩傥丘山,报德有微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赠崔侍郎

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傥相见,更欲凌昆墟。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赠崔郎中宗之

胡雁拂海翼,翱翔鸣素秋。

惊云辞沙朔,飘荡迷河洲。

有如飞蓬人,去逐万里游。

登高望浮云,彷佛如旧丘。

日从海傍没,水向天边流。

长啸倚孤剑,目极心悠悠。

岁晏归去来,富贵安可求。

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

鲁连逃千金,圭组岂可酬。

时哉苟不会,草木为我俦。

希君同携手,长往南山幽。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