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赵昌甫侄三哥登科

我祖绍圣初,盖亦登名第。

君家龙图公,实托同年契。

岂知渡江久,游宦各零替。

低头藉世禄,怅望月中桂。

宜为俗辈嗤,敢作台阁计。

子方英妙时,文已合斯世。

煌煌庆元春,南省果高缀。

相看慈恩塔,益振子苗裔。

如凤千仞翔,如鹤九皋唳。

从兹恢远业,其肯负六艺。

志尚昔之贤,仕明古之制。

清明到华要,庆会屏氛翳。

叹我正浮沉,期子转磨砺。

载咏章泉诗,词林信根柢。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韩淲所作的《喜赵昌甫侄三哥登科》,通过叙述家族历史和对侄子赵昌甫登科的喜悦之情,展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与对后辈的期望。

首句“我祖绍圣初,盖亦登名第”,追溯家族的荣耀,提到祖先在绍圣年间也曾登科及第,奠定家族的学术与荣誉基础。接着“君家龙图公,实托同年契”则点出赵昌甫与家族中某位名为“龙图公”的成员有深厚的同僚关系,暗示家族间的紧密联系与传承。

“岂知渡江久,游宦各零替”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家族成员各自在仕途上的变迁,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隐含了对现状的感慨。“低头藉世禄,怅望月中桂”则进一步描绘了家族成员在官场中的处境,以及对更高成就的渴望与向往。

“宜为俗辈嗤,敢作台阁计”表明了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以及对家族传统与荣誉的坚守。“子方英妙时,文已合斯世”赞扬赵昌甫才华横溢,作品符合时代需求,预示着他的未来将充满希望。

“煌煌庆元春,南省果高缀”描述了赵昌甫在庆元年间高中进士的情景,南省(即江南地区)的高官职位象征着他的成就与地位。“相看慈恩塔,益振子苗裔”则寄托了对赵昌甫后辈的期待,希望他能成为家族的骄傲。

“如凤千仞翔,如鹤九皋唳”运用比喻,赞美赵昌甫如同展翅高飞的凤凰与翱翔于九天的白鹤,形象地表现了他的卓越与不凡。“从兹恢远业,其肯负六艺”鼓励赵昌甫继续拓展事业,不负六艺之学,成为全面发展的杰出人才。

“志尚昔之贤,仕明古之制”强调了学习古代贤者的志向与遵循古代的治国之道,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清明到华要,庆会屏氛翳”表达了对清明政治与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对消除纷扰、迎来盛事的期盼。

最后,“叹我正浮沉,期子转磨砺”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对赵昌甫的期望,希望他能在逆境中磨练自己,不断成长。“载咏章泉诗,词林信根柢”则以对章泉诗的引用,强调了文学创作的重要性,认为它是词林的根本所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回顾了家族的历史与荣耀,又对赵昌甫寄予厚望,展现了对后辈的关爱与期待,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往年就禄南局谓违考亭得两语感怀怆恨

依世则废道,违俗则多忤。

先贤有遗训,服之美无度。

当年官药曹,急景诚可怖。

明明百世师,仙山武夷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夜过斯远听琴

琴声类筝笛,俗手多一律。

伊嚘悦儿女,焦急涴桐漆。

予尝为作评,当是养心术。

大弦宽而和,小弦精且密。

制作务高雅,资材在清实。

既鼓复以歌,其气可平壹。

昨从东海君,置酒风月室。

欢然十指间,挥弄俄顷毕。

洒落冰雪容,辉润金玉质。

人品既如许,古乐复在膝。

顾予面生尘,见之颇自失。

急归卧南山,十日不敢出。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过履道

麦天气清润,涧道开午晴。

箯舆度浮梁,我兴随所吟。

书轩薝葡风,笑语亦挥觥。

主人谓客何,归路付醉醒。

形式: 古风

过履道山堂及子潜家方斋

尽日苦久旱,凌朝得微凉。

悠悠我所思,眇眇天一方。

搔首亟盥沐,篮舆上河梁。

城阇士如林,进取自行藏。

孰甘尺蠖屈,孰羡鸣凤翔。

分寸丝忽间,胶扰互奔忙。

唶嗟尚何诣,交谊或难忘。

山堂兮方斋,城树郁葱苍。

岂无尘榻地,茗瀹容细尝。

放身易云晚,屋角下残阳。

虚明见云风,从君以徜徉。

须臾夜色起,片月翻流光。

影静理无违,语惬情不伤。

相将得岁寒,留目禾黍场。

可以饱吃饭,馀事扫秕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