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对李空同先生的悼念之作。诗中以“大梁”与“长沙”对比,隐喻李空同先生遭受不公的命运,如同屈原被流放至汨罗江畔。明月之下,诗人仿佛看到李空同先生遭受指责,阳春之景却无人能和他一同歌唱,表达了对先生遭遇的同情与哀思。
“幽扃路闭黄钟绝”,描绘了李空同先生在世时的孤独与被压抑的情境,比喻他的才华被埋没,如同黄钟之音在幽闭的墓室中消失。而“副写书藏玉屋多”,则暗示李空同先生的作品虽多,但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与传承,如同珍藏在玉屋中的书籍,无人问津。
最后,“论次旧闻应有泣,史谈旧业竟如何”,表达了对李空同先生生前事迹与贡献的感慨与疑问,既是对历史公正性的反思,也是对先生命运的深切同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李空同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