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昌父问讯新居之作

草堂经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画不如。

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

苦无突兀千间庇,岂负辛勤一束书。

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草堂开始建造于上元初年,四周的溪山景色都比不上它。
过去人们羡慕我失去良马,如今我却为自己能享受读书之乐而欣喜。
遗憾的是没有高大的千间房屋遮蔽风雨,岂能辜负了勤奋积累的众多书籍。
种植树木已经十年,仍未建成,这份心愿就留给未来的百年时光吧。

注释

草堂:指诗人所建的居所。
经始:开始营建。
上元:古代节日,农历正月十五。
溪山:山川溪流。
畴昔:从前。
人怜:他人同情。
翁失马:典出《淮南子》,比喻因祸得福。
我知鱼:比喻自己能享受读书的乐趣。
突兀:高耸的样子。
千间庇:千间大屋。
辛勤:勤劳刻苦。
一束书:众多书籍。
浑未办:完全没有完成。
百年馀:百年之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题为《和赵昌父问讯新居之作》。诗中,辛弃疾以草堂为背景,描述了自己在上元初年建造新居的情景。他赞美新居四周的溪山美景,认为即使再好的画卷也难以描绘其秀美。诗人回忆过去,虽然有过类似“翁失马”的困顿,但如今能享受知足的生活,自得其乐。

他感慨自己虽然没有能力建造千间大屋以庇护书籍,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辛勤努力并未因此减少。他十年来致力于种植树木,虽然未能立即实现,但这份坚持和期待将延续到百年之后,体现了他的长远志向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的喜爱,对生活的满足,以及对学问的坚守,展现了辛弃疾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和赵直中提干韵

万事推移本偶然,无亏何处更求全。

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城碍夕阳宜杖履,山供醉眼费云烟。

怪君不顾笙歌误,政拟新诗去鸟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赵茂嘉郎中赋梅

空谷春迟懒却梅,年年不肯犯寒开。

怕看零落雁先去,欲伴孤高人未来。

解后平生惟酒可,风流抵死要诗催。

更怜雪屋君家树,三十年来手自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咏雪

书窗夜生白,城角晓增悲。

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诗。

餐毡怀雁使,无酒羡羔儿。

农事勤忧国,明年喜可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赵文远见和用韵答之

粝食粗衣饱暖时,从他鼻涕自垂颐。

万金药岂世无有,九折臂馀人始知。

过雨沾香辞落蒂,随风飞絮趁游丝。

我无妙语酬春事,惭愧新歌值凤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