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三日夜偶书

林叶纷纷已半凋,阴云不放眼周遭。

稍知风逐青娥动,更觉天腾北海高。

万里无心思假翼,百年多事喜持螯。

山前沙井通幽圃,待得春深弄桔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树林中的叶子已经掉落大半,阴沉的乌云遮蔽了周围的一切。
稍微能感觉到微风吹过,树叶轻摇,仿佛天空像北海一样高远翻腾。
在如此遥远的地方,我没有任何心绪去飞翔,百年来经历许多事,只愿握紧蟹螯享受生活。
山前有一口沙井直通到幽静的菜园,期待春天来临,可以使用桔槔汲水灌溉。

注释

林叶:落叶。
纷纷:众多、杂乱。
凋:凋零、枯萎。
阴云:乌云。
眼周遭:视野四周。
风逐:风吹动。
青娥:青翠的树叶。
天腾北海:天空如北海般辽阔。
高:高远。
万里:极远的地方。
心思:心情、思绪。
假翼:借助翅膀飞翔。
持螯:握紧蟹螯。
山前:山的前面。
沙井:沙土打的井。
幽圃:幽静的菜园。
春深:春天深入。
桔槔:古代汲水工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末初冬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抒发了诗人对自由与远行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林叶纷纷已半凋,阴云不放眼周遭。" 这两句从景物描写入手,表现出秋末树叶已经半数落尽,而阴霾的天气让视野变得狭窄。通过对自然界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局促和压抑的情绪。

"稍知风逐青娥动,更觉天腾北海高。" 这两句则是从细微之处捕捉到风声中蕴含的生命力,并由此联想到广阔无垠的自然界,诗人的心胸也随之开阔起来。

"万里无心思假翼,百年多事喜持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渴望,以及面对世事变迁时保持一份从容与乐观。"万里无心思假翼"暗示了对自由飞翔的向往,而"百年多事喜持螯"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享受生活小确幸的心态。

"山前沙井通幽圃,待得春深弄桔槔。"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其中"山前沙井通幽圃"让人想象到一处隐秘而宁静的居所,而"待得春深弄桔槔"则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一种期待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月二十八日园中作

决决清溪漱绕堂,兴来随意转藜床。

畏人野鸟疑花动,收蜜山蜂误酒香。

杏子带须红半抱,药苗退甲绿新长。

风光须是閒时见,身世今欣已两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上延帅沈内翰(其一)

昔年图史守岩幽,每仰高文动斗牛。

千里来登徐孺榻,一时如上李膺舟。

激昂囊颖思先出,慰藉泥涂欲晚收。

曾笑王筠无事业,但题草木作风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上延帅沈内翰(其二)

荣路回翔简帝衷,坐烦谈笑静西戎。

金銮学士承新诏,乌垒将军有古风。

关塞星烽葱岭远,尘沙毳幕贺兰空。

平时未便知颇牧,今日亲逢出禁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乞罢未报承延晋秦庆皆惠书

东西南北阅光阴,边意萧条老境侵。

四府飞书惭过誉,数畴废壤愧初心。

倾怀敢望时情合,论事须思后计深。

髀肉久消筋力倦,但能操笔谢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