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减字木兰花·吊法京凯旋门》由刘永济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以悲壮的笔触描绘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战争遗迹的哀思。
“丰碑去国”,开篇即点明主题,丰碑象征着历史的见证与荣耀,然而它却远离了故土,暗示着国家的分离或变迁。“今日休悲陵变谷”一句,劝慰人们不要因历史的更迭而过于悲伤,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理性态度。
“二十年前,曾见雄师凯乐旋”,回忆起二十年前,欧洲大战结束后,胜利的军队凯旋归来的情景,充满了自豪与喜悦。这不仅是对过去辉煌时刻的怀念,也暗含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翻歌成哭,梦断钧天何日续!”转折处,诗人从过去的欢歌转变为如今的哭泣,梦境破碎,难以再续。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失去的荣耀与和平的哀悼,也寄托了对未来重获和平与荣耀的期待。
“宫月荒寒,可有金仙带泪看。”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自然与神灵,想象在荒凉寒冷的宫廷月色下,是否连金仙(传说中的神仙)也会带着泪水观看这一切。这种设定,既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深化了对历史沧桑、人间悲喜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比、转折的手法,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与荣耀的向往与哀悼,情感丰富,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