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挽俞烈妇》由清代诗人陆上澜所作,通过哀婉的笔触,表达了对俞烈妇的深切悼念与赞美。诗中描绘了俞烈妇一生的悲剧命运,以及她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牺牲精神。
首句“一时薄命总云烟”,开篇即以悲凉之气笼罩全诗,暗示俞烈妇的一生充满了不幸与短暂。接着,“谁向霜秋唱可怜”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她的凄凉处境,仿佛在寒冷的秋天里,无人能为她唱出一丝怜悯之声。
“古战场成埋玉地,众香国睹散花天”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俞烈妇的生命比作战场上的英魂与佛国中的圣洁,既展现了她的英勇与高尚,也暗示了她最终的归宿与超脱。
“六千短后随潮遁,二八修蛾捍刃残”描绘了俞烈妇生命的短暂与壮烈,她如同潮水般随时间流逝,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坚韧,捍卫着自己的尊严与信念。
最后,“如此贞魂堪恸否,芳名独藉大家传”表达了对俞烈妇高尚品格的敬仰与赞叹,即使她已逝去,但她的名字和事迹将被世人铭记,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俞烈妇生平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诗人对女性坚韧不屈精神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