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行甫许舍五羊馆俸之厚俯而就薄来晋康相亲为学生师遣介迎候赋诗速行

出入交战以义肥,卜商先觉后勿违。

上下交征以利危,惠王后悔终何追。

义利之差一毫尔,其缪遂至于千里。

不差不缪今谁氏,岭外眼中有之子。

彼门如市挽不留,吾心如水从之游。

自能下学学箕裘,相期上对对冕旒。

挑兮挞兮小豚犬,匡之直之古坟典。

铸铁肯捐丹九转,化龙宁吝墨一点。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利益与道义的冲突中坚持道义,卜商先知而后绝不违背。
各方争夺利益,形势险恶,惠王最终后悔又能追回什么。
道义与利益只有一线之差,但偏差却可能导致巨大的错误。
如今谁能无差无误?那是在岭外洞察一切的人。
他的门庭热闹如市场,但挽留不住我;我的心像流水随他而动。
我自会谦逊学习,期待能与他一同应对高位者。
批评纠正如同对待小猪小狗,纠正偏差回归古籍经典。
即使炼制铁器不惜九转丹火,化龙之时又怎会吝啬一滴墨水。

注释

出入:进出,比喻社会斗争。
卜商:古代贤人,此处比喻有远见者。
违:违背,拒绝。
惠王:古代君主,此处可能指某国君。
岭外:偏远地区,此处可能指远离权力中心的地方。
挽:挽留,留住。
箕裘:比喻学问或事业的继承。
冕旒:古代帝王的冠冕,象征高位。
挑兮挞兮:形容批评纠正的态度。
坟典:古代的经典文献。
九转:炼丹术语,形容反复提炼。
化龙:比喻人的提升或转变。
吝:吝惜,舍不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题为《张行甫许舍五羊馆俸之厚俯而就薄来晋康相亲为学生师遣介迎候赋诗速行》。诗中,诗人通过对张行甫选择放弃丰厚待遇,接受简朴生活,前往晋康教授学生的描绘,赞扬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教育情怀。诗中提到“出入交战以义肥”,意指张行甫在义与利之间,选择了以道义为重,这体现了他的道德抉择。接着,诗人指出义利之间的微妙差别,即使微小,也可能导致巨大的偏差,暗示了张行甫的选择具有深远的意义。

诗人还表达了对张行甫的敬仰之情,称他为“岭外眼中有之子”,意即他是难得的贤者。他对张行甫的学生教育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像他一样,谦逊学习,追求高远。诗中“挑兮挞兮小豚犬”可能象征着教导学生时的严格要求,“匡之直之古坟典”则表示遵循古代经典,纠正错误。最后两句“铸铁肯捐丹九转,化龙宁吝墨一点”,以铸铁炼成宝剑和点墨成龙的比喻,赞美张行甫无私奉献的精神,即使面对艰难,也愿意付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赞颂张行甫的品格和教育理念,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美德的推崇和对教育者的敬重。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我归遭雨

莫予我食,食于公庾。我归遭雨,我不以为苦也。

莫予我衣,衣于公府。我归遭雨,我不以为苦也。

莫予我居,居于公宇。我归遭雨,我不以为苦也。

形式: 四言诗

改秩注县西归过上饶见太守同年莫郎中

集英殿前始相识,公已策名上通籍。

银章朱绂烂映身,铄我青衫黯无色。

上饶城里重相望,公已厌直辞周行。

皂盖朱幡炯当眼,铄我墨绶昏无光。

浪说同年兄若弟,升沉不翅云泥异。

分疏胡越敢寻盟,义重丘山肯忘势。

一麾初守虎头州,差池不及从之游。

仅收刘公一尺纸,堪比汉家千户侯。

鸦青今袭陈腐语,持以扫门应勿阻。

远图要觅进德方,近效仍求为县谱。

形式: 古风

李熙载业儒未效转为五行家

典谟训诰饱蟠胸,一字于君未有功。

参到五行刘子政,转为三命李虚中。

牛毛有底事非左,蜗角孰何人不东。

肯自戚施相从臾,片言可送半生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社前雷雨连旬

社到如今已有涯,阴罅阳隙卒乘之。

风雷撼夜何相激,桃李催春不自支。

鸿狃犹寒忘去计,燕疑未暖爽来期。

杜鹃毋怨莺毋喜,春早春迟自有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