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

猛虎生在深山,额胡白,文胡斑。

竟日攫人充肠腹,樵采无敢出其间。

乃托巫咸,往诉山神。

山神怒责虎,上天好生虎食人。

猛虎俯首向神言,山南有鹿山北麋,爪牙不足卫其身。

朝游林莽,暮充鼎珍。虎若不食人,将久同鹿麋烹。

吁嗟,畏恶残善人情非,乃尚欲愚猛虎为。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猛虎行》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以猛虎的视角,描绘了其生存环境的险恶与挣扎,以及对食物来源的无奈选择。诗中通过猛虎的自述,展现了其面对生存压力时的矛盾心理和对人类的复杂情感。

首句“猛虎生在深山”点明了猛虎的生存环境,暗示其生活不易。接着“额胡白,文胡斑”描绘了猛虎的外貌特征,增加了形象的生动性。随后,“竟日攫人充肠腹,樵采无敢出其间”揭示了猛虎为了生存不得不捕食人类的事实,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紧张关系。

猛虎诉诸于山神,请求保护,但山神的回答却充满了道德的约束:“上天好生虎食人。”这既是对猛虎行为的一种限制,也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法则的遵循。猛虎在面对山神的责问时,表达了自身的困境:“山南有鹿山北麋,爪牙不足卫其身。朝游林莽,暮充鼎珍。”

最后,猛虎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观点:“虎若不食人,将久同鹿麋烹。”这句话不仅反映了猛虎在生存压力下的无奈,也触及了人性与道德的深层次思考。诗中通过猛虎的口吻,探讨了生命与生存、善与恶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干预与责任。

整体而言,《猛虎行》通过寓言的手法,深刻地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生存的残酷现实,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复杂的互动关系。诗中既有对生命尊严的尊重,也有对道德伦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问题的深入洞察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242)

李孙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相逢行

相逢狭道上,狭道不容鞭。

不知何年少,驱马气翩翩。

问君家远近,乃在城南隅。

翠幕垂珠箔,白玉砌庭除。

华堂锦瑟张,次第奏名姝。

庭前长玉树,芳香四序敷。

兄弟两三人,奕叶承华腴。

伯子殿中郎,仲子列金吾。

小子薄宦职,任侠倾国都。

五日一休沐,观者溢路衢。

入门开绮筵,珠履三千馀。

大妇织绮缟,中妇织流苏。

小妇尚骄小,临妆理粉朱。

大人且陶陶,安坐为欢娱。

形式: 乐府曲辞

秋胡行四首(其一)

卑微易处,居高难为胜。卑微易处,居高难为胜。

民恶其上,鬼瞰高明。日中则昃,天地忌盈。

宁为曳尾,无为牺牲。歌以言之,居高难为胜。

形式: 乐府曲辞

秋胡行四首(其二)

千秋可垂,百年不易全。千秋可垂,百年不易全。

宣尼大圣,毁者武孙。姬旦祚周,四国流言。

蹠犬吠尧,孰否孰贤。歌以言之,百年不易全。

形式: 乐府曲辞

秋胡行四首(其三)

感恩易得,知己一何稀。感恩易得,知己一何稀。

左骖见德,越石请辞。羊舌免难,不谢祁奚。

寥寥管鲍,生我同之。歌以言之,知己一何稀。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