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岑接千年秀,门当一岭青。
地经前代相,天作大家屏。
轮辙邈无迹,冠裳彷有形。
高山动仰止,从此继芳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山门景象,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自然的雄浑之美。诗人以“岑接千年秀,门当一岭青”开篇,将山门置于千年翠色之中,仿佛与时间长河相连,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之美。接着,“地经前代相,天作大家屏”,进一步强调了此地的历史地位和自然屏障的作用,暗示着这里曾是显赫人物的居所或重要通道,同时也象征着大自然的庇护与恩赐。
“轮辙邈无迹,冠裳彷有形”两句则转而描写山门的静谧与历史的痕迹,虽然过往的车轮已无从寻觅,但曾经的衣冠服饰似乎仍能感受到其存在,这种对比更增添了历史的深邃与神秘感。最后,“高山动仰止,从此继芳声”表达了对这座山门及其背后故事的敬仰之情,并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的人在此留下自己的足迹与名声,传递出一种传承与发展的积极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不详
(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一鉴方塘晓,天机云自然。
羽鳞昭上下,道体是浑全。
物物一太极,纷纷同本原。
凭栏人不语,悟入几玄玄。
四面澄澄水,中心兀兀亭。
虚明浑似我,吹照总忘情。
爽气清诗骨,祥光映画屏。
好怀天不禁,何处问登瀛。
卜宅诗书里,遮天松竹林。
大夫操劲节,君子抱虚心。
巢搆千年鹤,风摇十里阴。
幽人避繁暑,扫石卧长吟。
地里殊无别,风光迥不同。
巉岩谁作伴,烂熳自成丛。
色艳欺图画,香飘落酒钟。
乾坤都在此,何必问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