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得移郴岭清凉地,幸免邕江瘴疠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被调任到郴州这一清凉之地的庆幸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之前可能身处的恶劣环境,如邕江一带瘴疠之气弥漫地区的解脱。诗中“得移郴岭清凉地”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从艰苦环境中解脱出来,来到了气候宜人的郴州山区,享受清风明月、绿水青山的美好景象。而“幸免邕江瘴疠侵”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可能遭受的疾病困扰和自然环境恶劣的担忧与解脱。整首诗简洁明快,情感真挚,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新环境的喜悦与对过往艰难岁月的释怀。
不详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一从投迹三湘外,两度登高五岭间。
但见石城多草木,足知江夏久兴亡。
常思武口与樊山,南北相望一水间。
售用无非竹,衣裾尽是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