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祝英台的女性,她游学于齐鲁之间,结交朋友直至东吴,展现了她的博学与广交。诗中提到她为了坚守信义,不惜牺牲个人,其精神如同木兰般坚韧。祝英台最终选择舍弃自己的住宅,将其改建为道院,并且至今仍被人们传颂。诗中还提到了她曾经梳妆的台子,如今已变为汉风雨坛,以及她所居住的石壁下的庵堂,庵名碧鲜,四季供奉苹藻,灵响不断。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祝英台高尚的品德和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最后,诗人以晴天披石发,恍惚见云鬟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与神秘色彩的世界,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祝英台那飘逸脱俗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