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戊戌七月二十九日与子晦纯叟伯休同发屏山西登云谷越夕乃至而季通德功亦自山北来会赋诗记事以云卧衣裳冷分韵赋诗得冷字

端筴得幽贞,考槃寄兹岭。

未成长往计,抱恨中耿耿。

秋风吹庭树,遥夜枕席冷。

感彼岁序移,慨此心事永。

明晨发孤兴,趣驾向绝境。

跻攀力虽倦,想象意逾骋。

云山一以眺,俯仰疑倒景。

检校石田收,眷恋茅屋静。

淹留复未遂,外物愧张邴。

珍重同来人,妙语各清整。

击节三叹馀,超然得深省。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熹在淳熙戊戌年七月二十九日与友人一同攀登屏山西侧至云谷的经历。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友情的珍惜。

首句“端筴得幽贞,考槃寄兹岭”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选择在山岭间寻找一片幽静之地作为自己的栖息之所。然而,“未成长往计,抱恨中耿耿”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未能实现长久隐居计划的遗憾与不甘。

接着,“秋风吹庭树,遥夜枕席冷”描绘了夜晚在山中独处时的清冷与孤独,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邃的氛围。诗人感慨于季节的更迭,岁月的流逝,心中充满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明晨发孤兴,趣驾向绝境”展现了诗人清晨出发,前往未知的远方,充满探险与期待的心情。“跻攀力虽倦,想象意逾骋”则描述了登山过程中的疲惫与坚持,以及在心中对美好景色的无限憧憬。

“云山一以眺,俯仰疑倒景”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云雾缭绕的山峦,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俯仰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检校石田收,眷恋茅屋静”则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尊重与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怀念着家乡的宁静与温暖。

“淹留复未遂,外物愧张邴”流露出诗人对于未能长久停留在此地的遗憾,同时也对自己未能像张邴那样淡泊名利、超脱世俗感到惭愧。“珍重同来人,妙语各清整”表达了诗人对同行友人的感激与敬佩,赞美他们言辞之雅致,心灵之纯净。

最后,“击节三叹馀,超然得深省”总结了这次登山之旅的感悟,诗人通过这次经历,不仅欣赏到了自然之美,更在心灵上得到了深刻的反省与提升。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宿黄沙以山如翠浪涌分韵赋诗得如字

日中秣吾马,日暮膏吾车。

崎岖涉南岭,浩荡凌八岖。

夜雨荐峰前,朝登碧琳瓀。

苍茫永啸罢,翕忽清景徂。

去此二三子,我行将焉如。

崔嵬正丘垤,万里思南图。

形式: 古风

云谷次吴公济韵

昔营此幽栖,邈与世相绝。

誓将百年身,来守固穷节。

心期苦未遂,岁月一何阔。

终然匹夫志,肯遽甘没没。

兹晨复登瞰,目尽云一抹。

激烈永啸馀,朗寥高韵发。

夫君内德备,不学王骀兀。

观心见参倚,出世自英杰。

朅来肯顾我,同去弄云月。

微言得深扣,大句亦孤拔。

多谢警疏慵,未敢叹瞻忽。

更问毫釐间,是同端是别。

形式: 古风

宿休庵用德功壁间韵赠陈道人

暮入千峰里,寒栖一草庵。

室连丹灶煖,厨引石泉甘。

尘虑纷难到,神光暖内含。

非君有道气,孤绝讵能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挽刘枢密三首(其一)

天畀经纶业,家传忠义心。

谋谟经国远,勋烈到人深。

廊庙风云断,江湖岁月侵。

一朝成殄瘁,九牧共沾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