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为回应陆子履赠诗而作的留别之作。诗中以“尚白不自悟,愧君称绝伦”开篇,表达了对友人赞誉的谦逊与感激之情。接着,“高秋独去国,下水不留人”描绘了诗人离别之际的孤独与不舍,形象地展现了离别的哀愁。
“菊秀鸿初过,鱼肥稻已新”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淮山见明月,千里最情亲”则以月夜下的淮山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情感的亲近,即使相隔千里,这份情谊依旧深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表达,既展现了离别时的哀愁,又蕴含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体现了友情的深沉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