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姚当可胡元质钱舜仁张昭甫游上泉

避暑远簿书,寻幽踏菅蒯。

寒泉浮玉根,巨石开眼界。

灵湫几千年,洗尽尘土碍。

老藤走长蛇,茂木攲翠盖。

扫叶坐水旁,可喜此风快。

炎云不能神,潜虬秘奇怪。

满酌白玉钟,咽甘犹沆瀣。

何如习家池,举鞭同倒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一处清凉之地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

首句“避暑远簿书,寻幽踏菅蒯”点明了出游的目的——避开官府文书的繁琐,寻找幽静之处以避暑。接着,“寒泉浮玉根,巨石开眼界”描绘了泉水环绕着如同玉石般的树根,巨石矗立,开阔了视野的景象。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

“灵湫几千年,洗尽尘土碍”一句,将泉水比喻为千年的灵湫,能洗净尘世的烦恼和束缚,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老藤走长蛇,茂木攲翠盖”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老藤蜿蜒曲折如同长蛇,茂密的树木枝叶繁茂,如同翠绿的伞盖,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和谐自然的氛围。

“扫叶坐水旁,可喜此风快”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水边清扫落叶,席地而坐,享受着清风带来的凉爽和愉悦。这一场景充满了闲适与自在,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乐趣的追求。

“炎云不能神,潜虬秘奇怪”中,“炎云”象征炎热的天气,而“潜虬”则是深藏于水中的龙,这里用以形容天气虽热,但水中的生物依然生机勃勃,展现出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与神秘。

最后,“满酌白玉钟,咽甘犹沆瀣”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美酒,品尝甘甜,仿佛沉浸在清晨的露水中,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这不仅是对美食的赞美,也是对友情和自然之美的颂扬。

“何如习家池,举鞭同倒载”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好时光的留恋,希望与友人再次相聚,共同度过更多快乐的时光。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收录诗词(934)

洪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词人。初名造,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字:温伯
  • 籍贯: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
  • 生卒年:1117~1184

相关古诗词

次韵朱宣州见寄

十载萧萧麋鹿姿,那知出守得同时。

黄山白水空孤讽,叠嶂双溪属好诗。

击柝晓传邾子国,举鞭春到习家池。

只今霖雨思贤佐,会见丝纶下王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谢景高兄惠鱼蟹

霜风激水蟹舍寒,渔火献俘清夜阑。

不烹五鼎若赊死,使之骨醉尤加餐。

尺半之鱼鳞六六,同入糟丘随小牍。

鼎来兼味口流涎,可使盘中食无肉。

浔阳从事姿南金,高山调古谁知音。

宁同娵隅作蛮语,生憎郭索多躁心。

檐头雪消春有意,洗盏开尊宜一醉。

持螯颇忆左手同,尺素不妨时遣使。

形式: 古风

送唐左史纸墨

黄山奇峰三十六,耸壑寿松多节目。

真工曲突扫芳煤,介圭拱璧陈玄玉。

浙河千里兹滥觞,万谷之皮捣冰霜。

肌理细腻色白皙,蜀网剡藤难雁行。

使君来自岷峨麓,曾赋客卿朝奏牍。

细字不作蝇头书,高文富有牛腰轴。

向来平步第一螭,勇退宛在番之湄。

陶泓毛颖幸旅进,快写元和圣德诗。

形式: 古风

送李泉

周人九府有圜法,汉京金布在令甲。

炊炭冶镕多乱真,纷纷轻薄如榆荚。

即山不复私下臣,张官置吏几王春。

君子谓之阿堵物,方兄不知何许人。

十羊九牧其弊近,谈何容易趣销印。

事权顿使归民曹,鼓铸伊谁察诸郡。

诏书恳恳修废官,诸公争言隃度难。

向来矫枉亦太过,畴咨英俊乘輶轩。

鼎新能事推心计,贯朽不须夸古始。

共瞻使者振绣衣,曾见真人兴白水。

荀卿自有富国篇,高视管萧宜并肩。

钱流地上小小尔,便合论思雨露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