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雨馀花点满红桥,柳雪粘泥夜不消。
晓雾忽无还忽有,春山如近又如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园的画面。"雨馀花点满红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瓣随轻雨飘落,覆盖在红色的桥上,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温润的景象。"柳雪粘泥夜不消"则描绘了一种静谧与清冷的情境,柳絮如同细雪般粘附于湿土之上,即便到了夜晚也不易散去,传达了时间流逝的缓慢和物象的静默。
"晓雾忽无还忽有"展现了晨雾在春日中忽隐忽现的神秘变化,这种自然景观的不确定性增添了一份诗意的迷离。最后,"春山如近又如遥"则是对远处春色的感受,山色时而明媚、时而渺茫,让人产生一种既想探索深处,又感到距离的模糊与无限延伸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悟,将游园中的景致和心境融为一体,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隔水人家似画图,鬓边香露缀成珠。
日高丈五云犹宿,乌鹊已归三哺雏。
池边弄水手犹冰,藕臂风寒更粟生。
柳叶春深槐叶浅,桃花夜暗李花明。
蜂蝶如知春欲归,雨馀莺亦缕金衣。
东风尽把杨花剪,吹作满城轻雪飞。
柳色花光映晓云,半窗红日已东升。
行人隔水自相语,无数莺啼闻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