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瞻析木,木不自续。虚而动之,动随其覆。
这首诗出自唐代,虽然作者不详,但从内容来看,它深含哲理。开篇“南瞻析木,木不自续”两句,可解为对某种事物或状态进行观察和分析,但是这种分析并不能使事物自然发展或延续。接着的“虚而动之,动随其覆”则表达了一种以虚无为动力的思想,似乎暗示着某种变化或行动是出于外在因素的推动,而非内在本质的驱使。
整首诗语言简洁却富有深意,可以理解为对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它不仅展示了古人对于自然界观察的敏锐,也反映出他们对于生命、宇宙以及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洞见。
不详
牛领冈头,红箫笼下。葬用两日,手板相亚。
日出而耕,日入而归。吏不到门,夜不掩扉。
有孩有童,愿以名垂。何以字之,薛孙薛儿。
车道之北,邽山之阳。深深葬玉,郁郁埋香。
刻斯贞石,焕乎遗芳。地变陵谷,崄列城隍。
乾德丙年,坏者合郎。
合同斩关,铸印乘轩。始当果断,终得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