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作者夏孙桐以清末近现代的视角,借俞阶青的静乐居填词图,运用梦窗的韵脚,展现了江南春景中的文人生活。"画里行窝,吟边活计"写出了寓居之处的雅致和诗人日常的文艺活动。"蓬山梦远,剩坠红、空老江笔"表达了对远方理想和时光流逝的感慨,江笔空置,暗示了诗人心境的落寞。
"门外无深辙,萧疏意、井梧自洁"描绘了门外的简朴环境,井梧的疏影更显出诗人的孤高心境。接下来,诗人将夜晚的静谧与创作相结合,"凉灯选句,瘦笛偷声",在月光下斟酌文字,吹奏笛音,享受着清寂的时光。
"灵均怨,元亮节"引用屈原和陶渊明的典故,表达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任菊晚兰凋,想中怀葛"进一步抒发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余溪带水,正望极、蒹葭如雪"则描绘了一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引人遐思。
最后,诗人感叹同道中人的消逝,"名辈从销歇",但仍保持热情,"悲歌事、酒肠尚热",表达对友情和艺术的执着。结尾处,诗人以鸥鸟自比,寄情于松陵,辑录美文,象征着对文学的坚守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辑苕玉兮双玦",寓意作品如美玉般珍贵,留下了深深的印记。